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n náng wú qiè
成语注音:ㄊㄢˋ ㄊㄢˋ ㄊㄢˋ ㄊㄢˋ ㄊㄢˋ
成语简拼:TNW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探囊胠篋
成语解释
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胠箧探囊
成语示例
(1)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江西李某》:『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探囊胠箧,而能以术取人财。』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探囊胠箧”几个大字。
(2)嘉坤叔叔给彤鄢和琶苹介绍了“探囊胠箧”的成语故事。
(3)卡卡写不出成语“探囊胠箧”,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4)康康不会写成语“探囊胠箧”的最后一个字。
(5)朱解镇朱解初中的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探囊胠箧”。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探探:tàn 1、<动>掏;手伸进去摸取。《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2、<动>寻求;寻找。《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探访;探寻游览。《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年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4、<运>探讨;探究。《谭嗣同》:『闭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5、<动>探望。《祭妹文》:『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6、<动>侦察;侦探。《群英会蒋干中计》:『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探花] 看花;采花。唐代进士及第,在杏园宴会,由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二人采折名花,称探花郎或探花使。宋代专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
囊囊:náng 1、<名>口袋。《荆轲刺秦王》:『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动>用口袋装。《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3、<动>塞住;扎紧。《童区寄传》:『反接,布囊其口。』4、<动>隐藏。《智子·任法》:『皆囊于法以事其主。』[囊橐[音tuó]] (1)泛指装东西的口袋,比喻才学博大精深。(2)窝藏。
箧箧:qiè <名>小竹籍。《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探探:《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含切,音贪。《说文》远取之也。《增韵》伺也,索也。《易·系辞》探赜索隐。〈疏〉探谓阅探求取。《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注〉自取天威也。《谷梁传·隐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汉·董仲舒传》春秋深探其本。又《尔雅·释言》探,试也。《论语》见不善如探汤。《史记·郦生传》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又《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他绀切,音僋。义同。又《集韵》时占切,音蟾。亦取也。与撏同。《说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礼》作掸。互见掸字注。
囊囊:《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奴当切,音瀼。《说文》橐[音tuó]也。从橐[音tuó]省,襄省声。《诗·大雅》于橐[音tuó]于囊。〈传〉小曰橐[音tuó],大曰囊。《集韵》一曰有底曰囊,无底曰橐[音tuó]。又《史记·鼂错传》太子家号曰智囊。又《宋玉·风赋》盛怒於土囊之口。〈注〉土囊,大穴也。又《庄子·在宥篇》乃始脔卷伧囊,而乱天下也。〈注〉伧囊犹抢攘。又姓。《春秋·定四年》楚囊瓦出奔郑。又《正字通》六朝人作隐囊,柔软可倚。《王维诗》不学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碁。又米囊,杨花别名,见容斋随笔。又《汉官仪》凡表章皆皁囊封事。又《晋书·郭璞传》郭公者精卜筮,出青囊中书九卷授郭璞。又地理书有青囊经。
胠胠:《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去鱼切《正韵》丘於切,□音区。《博雅》胠,胁也。又《韵会》一曰旁开为胠。《正韵》发也,开也。《庄子·胠箧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注〉胠,起居反,从旁开为胠。一云发也。又去也。《荀子·荣辱篇》儵□者,浮阳之鱼也。胠於沙而思水,则无逮矣。又《韵会》军左翼曰启,右翼曰胠。《左传·襄二十三年》狼蘧疏为右胠。又《广韵》丘倨切《集韵》《韵会》丘据切《正韵》区遇切,□音去。胁也。又《集韵》乞业切,音□。又迄业切,音胁。又《韵会》口举切,去上声。义□同。又《广韵》去劫切《正韵》苦洽切,□音恰。开也,发也。又人名。《前汉·功臣表》武原靖侯卫胠。〈注〉胠音胁,又音怯。
箧箧:《未集上·竹字部》《广韵》苦协切《集韵》《韵会》诘叶切《正韵》乞协切,□音蛱。《广韵》箱箧。《礼·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注〉鼓箧,击鼓警衆[音zhòng],乃发箧出所治经书也。《仪礼注》隋方曰箧。〈疏〉隋,谓狭而长也。《左传·昭十三年》卫人使屠伯,馈叔向羹与一箧锦。又山名。《水经注》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又去急切。《张翰·豆羹赋》是刈是获,充箪盈箧。香铄和调,周疾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