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tū xī zǐ
成语简拼:TTX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唐突西子
成语解释 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亵渎比自己强的人
近义词 唐突西施
成语示例 (1)前书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矣。▼清·恽敬《与李汀洲》
成语造句 (1)安安写不出成语“唐突西子”,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2)八家子乡学校的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唐突西子”。
(3)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唐突西子”几个大字。
(4)大毛不会写成语“唐突西子”的最后一个字。
(5)铭凯大哥哥 给巧娟和玉荔讲解了“唐突西子”的典故。
(6)前书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矣。见清·恽敬《与李汀洲》。
(7)在去通麦的路上,德大爷给丰丰和真真讲解了『唐突西子』的故事。
(8)在去磁悬浮列车的路上,寇奶奶 给小外甥囡和孙子讲解了『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的故事。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成语故事 东晋初年,很有名望的尚书仆射周顗为人特别谦虚。人们总喜欢把他与当时同样有名望的尚书令乐广相提并论,说他们两人都是才学过人、德高望重。周顗谦虚地说:『把我与他相比,是亵渎了他,那是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唐突 唐突:<书>(1)乱闯;冒犯:唐突古人。(2)混充。
唐 唐:táng 1、<名>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2、<形>广大。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3、<形>空。王安石《再月前韵寄蔡天启》诗:『昔功恐唐捐。』4、周代诸侯国,后改叫『晋』。5、朝代名。(1)传说中虞舜之前的朝代,君主是尧。(2)公元618—907年,第一代君主是李渊,都市城在长安。(3)公元923—907年,五代之一,又称『后唐』,第一代君主是李勖。
突 突:tū 1、<动>急速地向前冲;冲击。《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形>突然。《诗经·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3、<形>高起;凸起。《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4、<名>烟囱。《曲突徙薪》:『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突骑] 冲锋陷阵的骑兵。[突将] 冲锋陷阵的将士。[突兀] (1)高耸。(2)突然;意外。
西 西:xī 1、<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又] <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塾] 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
子 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唐 唐:《丑集上·口字部》“(古文)啺《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郎切,音堂。《说文》大言也。从口庚声。《庄子·天下篇》荒唐之言。又《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瑉玉旁唐。〈注〉郭璞云:旁唐,盘薄。又国名。《玉篇》尧称唐者荡荡,道德至大之貌。《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按书传皆言尧以唐侯升为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又《诗·唐风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又汉县名。《前汉·地理志》中山国唐县。〈注〉故尧国也,唐水在西。《诗·唐风疏》皇甫谧曰:尧始封於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后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於诗为唐国,则唐国为平阳也。又鲁地。《春秋·隐二年》公及戎盟于唐。〈注〉高平方舆县北有武唐亭。又《战国策》左济右天唐。〈注〉谓高唐。《前汉·地理志》平原郡高唐。〈注〉桑钦言,漯水所出也。又《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注〉韦昭曰:在南郡。又《地理志》会稽郡钱唐。〈注〉武林水所出。又《后汉·光武纪》进屠唐子乡。〈注〉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广韵》唐州,楚地。战国时属晋,后入於韩,秦属南阳郡,后魏为淮州,隋为显州,贞观攺为唐州,因唐城山为名。又姓。《广韵》唐尧之后,子孙氏焉。《史记·秦本纪》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又《屈原传》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又唐山,复姓。《前汉·礼乐志》高祖唐山夫人。又《诗·□风》中唐有甓。〈传〉中,中庭也。唐,堂途也。〈疏〉尔雅释宫云:庙中路谓之唐,堂途谓之□。李巡曰:唐,庙中路名。孙炎引诗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门之径也。然则唐之与□,庙庭之异名耳,其实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语》陂唐汚庳,以钟其美。〈注〉唐,俗本作塘。《说文》无塘字。《庄子·徐无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注〉唐子者,堂途给使令之人,犹周礼云门子耳。又草名。《诗·鄘风》爰采唐矣。〈传〉唐,蒙菜名。《尔雅·释草》唐蒙,女萝。女萝,菟丝。又弓名。《周礼·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又叶徒红切,音同。《欧阳修·杨谏议铭》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仆射於唐。考证:(《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注〉韦昭曰:南郡。)谨照原文南郡上增在字。”
突 突:《午集下·穴字部》《广韵》《韵会》陀骨切《集韵》他骨切,□音葖。《扬子·方言》江湘谓卒相见曰突。一曰出貌。《诗·齐风》突而弁兮。又触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马箫衍记室笺》府朝初建,俊贤翘首,维此鱼目,唐突璵璠。又穿也。《左传·襄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伐□,宵突□城。〈注〉突,穿也。又秃也。《荀子·非相篇》孙叔敖突秃长左。〈注〉谓短发可凌突人者。又《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疏〉植谓户之维持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传。又名突也。又恶马曰突。《前汉·□法志》以鞿而御駻突。〈注〉突,恶马。又竈突。《前汉·霍光传》其竈直突。《集韵》作堗。又守城之门。《后汉·窦融传》公孙述令守突门。〈注〉突门,守城之门。又屈突,吐突,□外国姓。又《说略》雀自塞北来者,或名曰突厥。又《集韵》他括切,音捝。义同。又《集韵》徒结切,音垤。犬从穴中暂出也。又滑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王肃读。又《集韵》陁没切,音揬[音 tú ]。义同。又《字汇补》都木切,音督。《山东志》济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楼之前。又叶杜外切,音兑。《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瀑喷味,犇遯砀突。
西 西:《申集下·襾字部》《唐韵》先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齐切,□音粞。《类篇》金方也。《说文》鸟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汉·律正志》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於时为秋。《尚书·大传》西方者何,鲜方也。或曰鲜方,讯讯之方也。讯者,讯人之貌。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西郡。《韵会》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门豹之后,改为西。又《集韵》相咨切,音私。义同。又《篇海》苏前切,音先。《前汉·郊祀歌》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后汉·赵壹传·穷鸟赋》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又《韵补》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醴腾涌於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兰阿那於东西。又《类篇》乙却切,音约。平量也。又《广韵》籀文作□。○按《玉篇》等书西字另一部。今从《字汇》《正字通》附入襾部。考证:(《前汉·郊祀志》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谨按郊祀志无此文,谨照原书改郊祀歌。
子 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