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tū xī shī
成语简拼:TTX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唐突西施
成语解释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亵渎比自己强的人
近义词 刻画无盐、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唐突西子
成语造句 (1)成语「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安琪不会写成语“唐突西施”的最后一个字。
(3)横沥桂冠中学的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唐突西施”。
(4)会会写不出成语“唐突西施”,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5)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唐突西施”几个大字。
(6)鸾觅哥哥 给凤滢和蕊烵介绍了“唐突西施”的成语典故。
(7)我们不能干唐突西施的时期。
(8)就您这能力水平还自比希特勒只能说是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9)在去往宁陵县逻岗镇一中的火车上,广德哥哥给朵儿和馨茗讲解了『唐突西施』的故事。
成语出处 梁启超《诗话》:『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成语故事 东晋初年,很有名望的尚书仆射周顗为人特别谦虚。人们总喜欢把他与当时同样有名望的尚书令乐广相提并论,说他们两人都是才学过人、德高望重。周顗谦虚地说:『把我与他相比,是亵渎了他,那是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唐突 唐突:<书>(1)乱闯;冒犯:唐突古人。(2)混充。
西施 西施: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旧时把她当做美女的代称。也叫西子。
唐 唐:táng 1、<名>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2、<形>广大。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3、<形>空。王安石《再月前韵寄蔡天启》诗:『昔功恐唐捐。』4、周代诸侯国,后改叫『晋』。5、朝代名。(1)传说中虞舜之前的朝代,君主是尧。(2)公元618—907年,第一代君主是李渊,都市城在长安。(3)公元923—907年,五代之一,又称『后唐』,第一代君主是李勖。
突 突:tū 1、<动>急速地向前冲;冲击。《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形>突然。《诗经·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3、<形>高起;凸起。《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4、<名>烟囱。《曲突徙薪》:『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突骑] 冲锋陷阵的骑兵。[突将] 冲锋陷阵的将士。[突兀] (1)高耸。(2)突然;意外。
西 西:xī 1、<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又] <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塾] 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
施 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唐 唐:《丑集上·口字部》“(古文)啺《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郎切,音堂。《说文》大言也。从口庚声。《庄子·天下篇》荒唐之言。又《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瑉玉旁唐。〈注〉郭璞云:旁唐,盘薄。又国名。《玉篇》尧称唐者荡荡,道德至大之貌。《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按书传皆言尧以唐侯升为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又《诗·唐风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又汉县名。《前汉·地理志》中山国唐县。〈注〉故尧国也,唐水在西。《诗·唐风疏》皇甫谧曰:尧始封於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后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於诗为唐国,则唐国为平阳也。又鲁地。《春秋·隐二年》公及戎盟于唐。〈注〉高平方舆县北有武唐亭。又《战国策》左济右天唐。〈注〉谓高唐。《前汉·地理志》平原郡高唐。〈注〉桑钦言,漯水所出也。又《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注〉韦昭曰:在南郡。又《地理志》会稽郡钱唐。〈注〉武林水所出。又《后汉·光武纪》进屠唐子乡。〈注〉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广韵》唐州,楚地。战国时属晋,后入於韩,秦属南阳郡,后魏为淮州,隋为显州,贞观攺为唐州,因唐城山为名。又姓。《广韵》唐尧之后,子孙氏焉。《史记·秦本纪》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又《屈原传》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又唐山,复姓。《前汉·礼乐志》高祖唐山夫人。又《诗·□风》中唐有甓。〈传〉中,中庭也。唐,堂途也。〈疏〉尔雅释宫云:庙中路谓之唐,堂途谓之□。李巡曰:唐,庙中路名。孙炎引诗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门之径也。然则唐之与□,庙庭之异名耳,其实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语》陂唐汚庳,以钟其美。〈注〉唐,俗本作塘。《说文》无塘字。《庄子·徐无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注〉唐子者,堂途给使令之人,犹周礼云门子耳。又草名。《诗·鄘风》爰采唐矣。〈传〉唐,蒙菜名。《尔雅·释草》唐蒙,女萝。女萝,菟丝。又弓名。《周礼·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又叶徒红切,音同。《欧阳修·杨谏议铭》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仆射於唐。考证:(《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注〉韦昭曰:南郡。)谨照原文南郡上增在字。”
突 突:《午集下·穴字部》《广韵》《韵会》陀骨切《集韵》他骨切,□音葖。《扬子·方言》江湘谓卒相见曰突。一曰出貌。《诗·齐风》突而弁兮。又触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马箫衍记室笺》府朝初建,俊贤翘首,维此鱼目,唐突璵璠。又穿也。《左传·襄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伐□,宵突□城。〈注〉突,穿也。又秃也。《荀子·非相篇》孙叔敖突秃长左。〈注〉谓短发可凌突人者。又《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疏〉植谓户之维持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传。又名突也。又恶马曰突。《前汉·□法志》以鞿而御駻突。〈注〉突,恶马。又竈突。《前汉·霍光传》其竈直突。《集韵》作堗。又守城之门。《后汉·窦融传》公孙述令守突门。〈注〉突门,守城之门。又屈突,吐突,□外国姓。又《说略》雀自塞北来者,或名曰突厥。又《集韵》他括切,音捝。义同。又《集韵》徒结切,音垤。犬从穴中暂出也。又滑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王肃读。又《集韵》陁没切,音揬[音 tú ]。义同。又《字汇补》都木切,音督。《山东志》济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楼之前。又叶杜外切,音兑。《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瀑喷味,犇遯砀突。
西 西:《申集下·襾字部》《唐韵》先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齐切,□音粞。《类篇》金方也。《说文》鸟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汉·律正志》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於时为秋。《尚书·大传》西方者何,鲜方也。或曰鲜方,讯讯之方也。讯者,讯人之貌。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西郡。《韵会》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门豹之后,改为西。又《集韵》相咨切,音私。义同。又《篇海》苏前切,音先。《前汉·郊祀歌》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后汉·赵壹传·穷鸟赋》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又《韵补》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醴腾涌於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兰阿那於东西。又《类篇》乙却切,音约。平量也。又《广韵》籀文作□。○按《玉篇》等书西字另一部。今从《字汇》《正字通》附入襾部。考证:(《前汉·郊祀志》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谨按郊祀志无此文,谨照原书改郊祀歌。
施 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 。《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