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ruò xuán hé
成语注音:ㄊㄢˊ ㄖㄨㄛˋ ㄒㄨㄢˊ ㄏㄜˊ
成语简拼:TRX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談若懸河
成语解释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才很好
近义词
口若悬河
成语接龙
1、谈若悬河→河不出图→图财害命→命蹇时乖→乖僻邪谬→谬种流传→传经送宝→宝山空回→回筹转策→策马飞舆→舆论哗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爵袭紫→紫气东来→来者可追→追根求源→源远流长→长安少年→年经国纬→纬地经天→天华乱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
2、谈若悬河→河东三箧→箧书潜递→递胜递负→负重涉远→远年近日→日月交食→食辨劳薪→薪桂米珠→珠沉璧碎→碎琼乱玉→玉貌花容→容头过身→身体力行→行不踰方→方领圆冠→冠冕堂皇→皇天上帝→帝王将相→相去无几→几尽一刻→刻骨镂心→心中无数→数黑论白→白日衣绣
3、谈若悬河→河汉江淮→淮南鸡犬→犬马之力→力不能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齿能牙→牙白口清→清贫如洗→洗垢匿瑕→瑕瑜互见→见微知着→着书立说→说黑道白→白玉微瑕→瑕不揜瑜→瑜不掩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知半解→解弦更张→张大其辞→辞多受少→少成若性
4、谈若悬河→河汉江淮→淮王鸡狗→狗胆包天→天上人间→间不容发→发扬蹈励→励精图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阴如箭→箭在弦上→上楼去梯→梯山航海→海枯见底→底死谩生→生众食寡→寡见鲜闻→闻宠若惊→惊魂丧魄→魄散魂飞→飞鸟惊蛇→蛇食鲸吞→吞刀刮肠→肠肥脑满
5、谈若悬河→河决鱼烂→烂若舒锦→锦心绣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乔迁谷→谷马砺兵→兵出无名→名利双收→收成弃败→败国亡家→家喻户晓→晓行夜宿→宿弊一清→清贫如洗→洗兵牧马→马仰人翻→翻复无常→常年累月→月旦春秋→秋水盈盈→盈千累万→万口一词→词正理直
成语造句
(1)成语「谈若悬河」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大双写不出成语“谈若悬河”的拼音。
(3)历大爷给森森和斯斯讲解了“谈若悬河”的成语典故。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谈若悬河”几个大字。
(5)罗罗不会写成语“谈若悬河”的最后一个字。
(6)镇隆红旗中学的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若悬河”。
成语出处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悬河悬河:[xuánhé] (1)河床比两岸地势高的河流。(2)瀑布。(3)比喻说话或文笔流畅。口若悬河。
谈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若若:ruò 1、<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2、<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4、<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连>假如;如果。《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7、<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8、<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9、<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华] 若木之花。[若木]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 (1)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2)此时。(3)彼时。[若属] 你们这些人。[若许] 犹『如许』。如此。[若英] 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悬悬:1、xuán(1)挂:悬空;悬灯结彩。(2)公开揭示:悬赏。(3)抬:写大字时最好把腕子悬起来。(4)无着落;没结果:悬案;悬而未决。(5)挂念:悬念;悬望。(6)凭空设想:悬拟;悬想。(7)距离远;差别大:悬隔;悬殊。2、xuán<方>危险:一个人摸黑走山路,真悬!
河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谈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若若:《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正韵》日灼切,□音弱。《说文》若,择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诗·小雅》曾孙是若。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晋语》晋文公谓勃鞮曰:尔为惠公从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书·盘庚》若纲在纲。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又若若,垂貌。《前汉·石显传》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又《庄子·秋水篇》向若而叹。〈注〉若,海神。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楚辞·天问》若华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又水名。《水经注》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又姓。《正字通》汉下邳相若章。又《广韵》人者切,音惹。乾草也。又般若,梵语谓智慧也。《晋书·昙霍传》霍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又《韵会》浮屠所居,西域谓之兰若。《柳宗元文》兰若真公。〈注〉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又人赊切,音婼。蜀地名。《前汉·地理志》若属南郡,春秋传作鄀。《唐韵古音》读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虏。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史记·项羽本纪》云:吾翁即若翁,《汉书》云吾翁即汝翁,此可据也。
悬悬:《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涓切,音泫。本作县。《说文》系也。或从心。《孟子》犹解倒悬。又叶荧绢切,音院。《张衡·西京赋》后宫不移,乐不徙悬。门卫供帐,官以物辩。
河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