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贪赃枉法

www.16system.cn 2024-05-19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zāng wǎng fǎ
成语注音: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成语正音枉,不能读作『wánɡ』。
成语简拼:TZWF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貪贜枉灋成语辨形赃,不能写作『脏』。
歇后语:清官吃了迷心钱成语日文わいろを受(う)け取(と)り法(ほう)を曲(ま)げる成语德文skrupellos Bestechungsgelder annehmen und gegen die Gesetze verstoβen

成语解释

赃:赃物;枉:歪曲,破坏。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成语释义

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语或本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受赇枉法』

[成语辨析]

贪赃枉法与『贪污腐化』区别在于:贪赃枉法主要指贪污财物;破坏法律、法令这两种不法行为;而『贪污腐化』是指非法侵吞财物;在生活上腐化、糜烂。

成语用法

一、[义]指贪污受贿,败乱法纪。[类]用在『贪污违纪』的表述上。[例](1)王经理贪赃枉法,挪用公款,终於被捕。(2)像他这样公然贪赃枉法,实为法律所难容。(3)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後一定会东窗事发。(4)公职人员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万不可贪赃枉法。(5)王镇长是个贪赃枉法的家伙,因此镇民都将他恨得咬牙切齿。(6)这个官员凭借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终於被绳之以法。二、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贪欲。

近义词

坏法婪赃、贪赃坏法、违法乱纪、营私舞弊、营私作弊、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徇私枉法、贪赃舞弊

反义词

正直无私、洗手奉职、廉洁奉公、清正廉明

关联成语

贪赃坏法、坏法婪赃

成语接龙

贪赃枉法→法灸神针→针头线尾→尾大不掉→掉舌鼓唇→唇齿相依→依阿取容→容光焕发→发扬光大→大动肝火→火上加油→油嘴油舌→舌剑唇枪→枪烟炮雨→雨淋日炙炙手可热→热火朝天→天地诛灭→灭景追风→风雷火炮→炮龙烹凤→凤狂龙躁→躁人之死→死心塌地→地久天长

成语示例

(1)《大清律例·卷四·名例律上·除名当差》:『凡知县以上及佐贰杂职等官,因贪赃枉法革职者,任内有降罚案件,照例仍追编俸外;如佐杂等官,实系因公罣误,毋论任内降罚案件多寡,所有食过编俸,一 免其追赔。』

(2)《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道:「做官的贪赃枉法得来的钱钞,此乃不义之财,取之无碍。」』

(3)《清朝文献考·卷六〇·选举考·考课·雍正六年》:『乃见从前卓异之员,而後任内竟至贪赃枉法,罹於重罪。』

(4)《大清会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功过》:『佐贰杂职,因贪赃枉法革职者,追俸;因公罣误者,免追。』

(5)陈绛在福建,据说贪赃枉法,声名狼籍。▲马南邨《陈绛和五耿的案件》

(6)这个官员凭借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终於被绳之以法。

(7)王镇长是个贪赃枉法的家伙,因此镇民都将他恨得咬牙切齿。

(8)公职人员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万不可贪赃枉法。

(9)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後一定会东窗事发。

(10)像他这样公然贪赃枉法,实为法律所难容。

(11)…君子遭祸。湖州归安县的知县姓吴名之荣,在任内贪赃枉法,百姓恨之切齿,终于为人告发,朝廷下令革职。吴之…——当代·金庸《鹿鼎记》

(12)…乃天使其便,大胆相邀至此。』婆留道:『做官的贪赃枉法得来的钱钞,此乃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唱唱不会写成语“贪赃枉法”的最后一个字。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贪赃枉法”几个大字。

(3)大家希望新法律能打击政府人员贪赃枉法。

(4)傅春叔叔给康茹和巾蔺介绍了“贪赃枉法”的成语故事。

(5)官员们不敢再贪赃枉法,一个个事必躬亲,诸侯们纷纷重申他们对国王的忠心,那些侵吞了国王领土的人.也都悉数归还了土地。

(6)迥程中学的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贪赃枉法”。

(7)淼淼写不出成语“贪赃枉法”的拼音。

(8)他们认为严厉打击犯罪和贪赃枉法的活动将使日常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

(9)我们应该尽力消除政府中的贪赃枉法,挥霍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

(10)一个宗教法官判决这些东西为贪赃枉法非法所得,应将之收归宗教管理当局所有。

(11)在一家知名英国报纸上,最近有位作家指出“企业已陷入贿赂的蛛网”,人人都“贪赃枉法”。

(12)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13)奖金猎人条例若立法透过-任何贪赃枉法的人都会感到草木皆兵,自然犯罪率就降低。

(14)利令智昏的法官竟贪赃枉法,轻饶了重刑犯。

(15)堂上挂着明镜高悬的匾,匾下坐着贪赃枉法的官。

(16)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后一定会东窗事发。

(17)我破口大骂:贼赃官,你贪赃枉法,日后不得好死!

(18)皇上让你主持科考,你竟然不量才录用,贪赃枉法,该当何罪?

(19)自杀还是他杀,唐兴生贪赃枉法的背后还有多少人跟他有牵扯。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成语典源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据《元曲选》引)老夫范仲淹,自从刘衙内保举他两个孩儿去陈州开仓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奉圣人的命,着老夫再差一员正直的去陈州,结断此一桩公事,就敕赐势剑金牌,先斩後闻。[注](1)范仲淹:西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諡文正。(2)保举:古时由大臣奏请提升有特别技能、学识或功绩的人才,供朝廷任用,并为其作保,称为『保举』。(3)开仓粜米:打开官仓,出售谷物,以平衡物价。粜,音ㄊㄧㄠˋ。

成语典故

『贪赃枉法』原作『贪赃坏法』。赃,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贪赃枉法』表示为了贪图非分之财,而做出违法犯纪之事。过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为了收受贿赂,而破坏法律。古代的官员是社会上少数拥有地位和权力的人,如果他们品行不端,贪图不义之财,滥用国家给予他们的权力,自然会对百姓造成极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便是指刘衙内的两个儿子去陈州粜米,却贪图贿赂,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丝毫没有尽到身为官员的责任。『贪赃枉法』後来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贪污受贿,破坏法纪。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