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guò qí shí
成语注音:ㄊㄢˊ ㄍㄨㄛˋ ㄑㄧˊ ㄕㄧˊ
成语简拼:TGQ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談過其實
成语解释
犹言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浮夸
近义词
[同]言过其实
成语接龙
1、谈过其实→实偪处此→此呼彼应→应付裕如→如汤沃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腹逃鞭→鞭长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令智昏→昏头昏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视目食→食甘寝宁→宁死不屈→屈艳班香→香消玉殒→殒身不恤→恤老怜贫→贫贱骄人→人多口杂→杂七杂八
2、谈过其实→实偪处此→此事体大→大街小巷→巷尾街头→头昏脑眩→眩视惑听→听微决疑→疑事无功→功高望重→重足屏气→气吞山河→河鱼之疾→疾首蹙额→额外主事→事捷功倍→倍道而行→行将就木→木已成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之当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翠之珍
3、谈过其实→实偪处此→此问彼难→难更仆数→数黑论黄→黄金时间→间不容息→息怒停瞋→瞋目张胆→胆粗气壮→壮发冲冠→冠上履下→下里巴人→人琴俱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鸣起舞→舞文弄墨→墨突不黔→黔突暖席→席卷天下→下车泣罪→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长道短
4、谈过其实→实逼处此→此唱彼和→和盘托出→出幽迁乔→乔迁之喜→喜行于色→色仁行违→违强陵弱→弱不禁风→风举云飞→飞蛾赴烛→烛照数计→计日以待→待字闺中→中原逐鹿→鹿走苏台→台阁生风→风靡云蒸→蒸蒸日进→进退无门→门不停宾→宾入如归→归奇顾怪→怪声怪气
5、谈过其实→实逼处此→此恨绵绵→绵延不断→断编残简→简明扼要→要利盗名→名不符实→实心实意→意气用事→事与愿违→违时绝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见层出→出师不利→利出一孔→孔席不暖→暖衣饱食→食荼卧棘→棘地荆天→天方夜谭→谭天说地→地塌天荒→荒诞不经
成语示例
(1)唐·刘知几《史通·卷一〇·杂述》:『其有异於此者,则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谈过其实。』
(2)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倾盖若旧,白头如新。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成语造句
(1)北安四中的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过其实”。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谈过其实”几个大字。
(3)琤琤不会写成语“谈过其实”的最后一个字。
(4)成语谈过其实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5)耿姐姐给妃掎和瀵芝讲了“谈过其实”的故事。
(6)小婧写不出成语“谈过其实”的拼音。
成语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其实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如: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
谈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过过:guò 1、<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2、<动>时间过去。《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3、<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4、<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名>过失。《殽之战》:『孤之过也,大夫何罪。』7、<动>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8、<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从] (1)互相往来。(2)应付;周旋。[过存] 问候。
其其:qí 1、<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为及孔子。』2、<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3、<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又] 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4、<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5、<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游黄山记》:『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又] 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6、<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7、<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8、<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其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9、<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10、<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11、<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12、<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答李翊书》:『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jī 1、<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2、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实实:shí 1、<名>果实;种子。《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采。』2、<动>结果实。《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3、<动>充满;充实。《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4、<动>放进;装满。《卖柑者言》:『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5、<名>事实;实际。《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6、<形>真实;诚实。《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7、<副>确实;的确。《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谈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过过:《酉集下·辵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卧切,戈去声。《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又卦名。易大过,小过。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乡。又□名。《诗·大雅》溯其过□。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考证:(《史记·贾谊传》自以为过之,今殆不及也。)谨照原 书贾谊传改贾生。又原文无殆字今省。(《史记·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谨按所引出项羽纪不出高帝纪,谨照原书高帝纪改项羽纪。将军改大王。(《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过也。移所在识以为信。)谨按太平御览引释名原文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今照改。
其其:《子集下·八字部》(古文)丌亓《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碁。《韵会》指物之辞。《易·系辞》其旨远,其辞文。《诗·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语辞。《书·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诗·周南》灼灼其华。《玉篇》辞也。又姓。《韵会》汉阳阿侯其石。又《唐韵》《集韵》《韵会》□居之切,音姬。《韵会》语辞。《书·微子》若之何其。《诗·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记·郦生传》郦生食其者,□留高阳人也。〈注〉正义曰:郦食其,三字三音,读历异几。《前汉·楚元王传》高祖使审食其留侍太上皇。〈注〉师古曰:食音异,其音基。又山名。《前汉·武帝纪》四月,幸不其。〈注〉其音基,山名。《广韵》在琅邪。又地名。《韵会》祝其,即夹谷也。又《集韵》《韵会》居吏切。《正韵》吉器切,□音寄。《韵会》语已辞。《诗·桧风》彼其之子。通作记。《礼·表记》引《诗》彼记之子。又通已。《左传·襄二十七年》引《诗》彼己之子。又《韵会》或作忌。《诗·郑风》叔善射忌。
实实:《寅集上·宀字部》(古文)宲《唐韵》《广韵》神质切《集韵》《类篇》《韵会》食质切,□音失。《说文》实,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广韵》诚也,满也。《增韵》充也,虚之对也。《易·本义》乾一而实,坤二而虚。《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宋程颐曰》心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又华实。《晋语》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史记·商鞅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又物成实也。《尔雅·释草》果臝之、括楼□昺疏。实即子也。《礼·月令》季春,乃为麦祈实。〈注〉谓於含秀求其成也。又品物也。《左传·庄二十二年》庭实旅百。〈注〉庭之所实□有百品,言物备也。又《襄三十一年》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又军实。《左传·襄二十四年》齐社,蒐军实。杜注祭社,因阅数军器。又《仪礼·特牲馈食》实豆笾。〈注〉谓取笾豆实之也。《周礼·春官·小宗伯注》豆实实於罋,簋实实於篚。又具数也。《史记·始皇本纪》使黔首自实田。〈注〉谓令民自具顷亩实数也。又《唐六典》凡里有手实法,岁终,具民之年与地阔狭为乡帐。又验也。《后汉·光武纪》使各实二千石,以下至黄绶。又事迹也。《史记·庄周传》率皆虚语,无事实。《韩非传》反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之上。又当也。《书·吕□》阅实其罪。〈注〉使与法相当也。又是也。《诗·大雅》实墉实壑。又姓。又《正字通》脂利切,音至。与至同。《礼·亲记》计於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不禄,使某实。〈注〉言为计而至此也。《增韵》实,亦作寔。《韵会》实寔分为二。考证:(《尔雅·释草》果臝之屮,其实多括楼。实即子也。)谨照原文省屮其多三字。括楼下增□昺疏。(《礼·月令》季春,为民祈麦实。)谨照原文改乃为麦祈实。(《左传·襄二十四年》齐侯祭社蒐军实。〈注〉谓兵甲器械也。)谨按左传无侯祭二字,注内亦无兵甲之文。谨照原文改齐社,蒐军实。杜注祭社,因阅数军器。(《仪礼·特牲馈食》实笾豆。)谨照原文笾豆改豆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