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fēi yù xiè
成语注音:ㄊㄢˊ ㄈㄟ ㄧㄩˋ ㄒㄧㄝ ˋ
成语简拼:TFY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談霏玉屑
成语解释
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谈霏玉屑→屑榆为粥→粥粥无能→能刚能柔→柔肠粉泪→泪迸肠绝→绝德至行→行不副言→言不顾行→行不苟合
成语示例
(1)清·金埴《不下带编》第一卷:『家遇佳客诣门,必延入斋中,谈霏玉屑,多及宵深。』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谈霏玉屑”,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2)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谈霏玉屑”几个大字。
(3)郭川中学的轩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霏玉屑”。
(4)咪咪不会写成语“谈霏玉屑”的最后一个字。
(5)轩辕姐姐给思璎和瑾晗讲述了“谈霏玉屑”的成语典故。
(6)在前往乌什燕子山的高铁上,齐哥哥给夕娴和蘩璎讲解了『谈霏玉屑』的典故。
(7)清·金埴《不下带编》第一卷:『家遇佳客诣门,必延入斋中,谈霏玉屑,多及宵深。』。
成语出处
宋·欧阳澈《显道辞中以诗示教因和韵复之》诗:『谈霏玉屑惊人听,歌和阳春满坐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谈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霏霏:fēi 1、<形>雨、雪蒙蒙或烟云浓密的样子。《诗经·北风》:『雨雪其霏。』2、<动>飘散;飞散。《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3、<名>雾气;云气。《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屑屑:xiè 1、<名>碎末。《世说新语·政事》:『于是悉用木屑覆之。』[引] 细小。《管子·地员》:『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2、<动>顾,重视。《后汉书·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屑屑] (1)繁琐、琐碎的样子。(2)忙碌的样子。
谈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霏霏:《戌集中·雨字部》《唐韵》芳非切《集韵》《韵会》《正韵》芳微切,□音菲。《说文》雨雪貌。从雨非声。《集韵》雰也。《诗·邶风》雨雪其霏。〈传〉霏,甚貌。又《小雅》雨雪霏霏。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屑屑:《寅集上·尸字部》《集韵》《韵会》《正韵》□先结切,先入声。《说文》屑,动作切切也。本作□,从尸□声。引崔驷达旨辞,吾亦病子,□不已。隶作屑。《徐曰》居既从尸,动亦从尸。屑屑,屡动作也。一曰敬也,不获己也。又《广韵》清也,顾也,劳也。《诗·邶风》不我屑以。〈注〉屑,洁也。不以我为洁,而与之也。又《前汉·王良传》往来屑屑不惮烦。又《增韵》轻也。《书·多方》尔乃屑播天命。〈注〉谓轻弃天命。《正字通》凡遇事物,轻视不加意曰不屑。《孟子》不屑去,不屑就,乞人不屑,是也。又琐屑也。《左传·昭五年》女叔齐曰: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而屑屑焉习仪以亟,不亦远乎。又碎末也。《周礼·天官》王齐共食玉。《郑注》王齐当食玉屑。又《礼·内则》屑桂与姜。◎按□本《说文》屑字。《正韵》□、屑分训,泥。考证:(《周礼·天官》大斋供食玉。《郑注》王斋当食玉屑。)谨照原文大改王。二斋字皆改齐。供改共。(《礼·内则》屑姜与桂。)谨照原文屑桂与姜。(□)《说文》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