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jīng shuō fǎ
成语简拼:TJS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談經說法
成语解释
讲说佛经佛法。
成语接龙
谈经说法→法外施恩→恩恩怨怨→怨怨哀哀→哀而不伤→伤廉愆义→义外之财→财竭力尽→尽情尽理→理屈事穷
成语示例
(1)…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看起来也是子瞻法缘该到,自然生出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2)…谢罪,再不敢说做和尚的半个字儿不好。任凭佛印谈经说法,只得悉心听受;若不听受时,佛印就发恼起来。听了…——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谈经说法”几个大字。
(2)含含不会写成语“谈经说法”的最后一个字。
(3)灰灰写不出成语“谈经说法”的拼音。
(4)菊花岛乡学校的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谈经说法”。
(5)陆大爷给朋朋和佩佩讲述了“谈经说法”的典故。
(6)任凭佛印谈经说法,只得悉心听受;若不听受时,佛印就发恼起来。
(7)去往古木交柯的时候,嘉佑哥哥给高珏和黎秋讲述了『谈经说法』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僧犯奸得马表背救》:『对人前敲禅板谈经说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说法说法:1、讲解佛法。2、<轻>(1)措词:改换一个说法;一个意思可以有两种说法。(2)意见;见解:『后来居上』是一种鼓舞人向前看的说法。
谈谈:tán(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2)所说的话:奇谈;传为美谈;无稽之谈。(3)姓。
经经:jīng 1、<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2、<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3、<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4、<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5、<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6、<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7、<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8、<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又] <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经纪] (1)纲常;法度。(2)条理;秩序。(3)经营;料理。(4)买卖,贸易。[经年]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说说:shuō 1、<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法法:fǎ 1、<名>法令;法律;制度。《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标准;法则;规律。《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察变》:『此物能寒,法当较今尤茂』3、<名>方法;做法。《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4、<动>效法;仿效。《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5、<名>佛教的道理。高适《赠杜二拾遗》:『听法还应难。』
谈谈:《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蓝切,□音郯。《说文》语也。《徐曰》谈者,和怿而悦言之。《广韵》谈话,言论也。《公羊传·闵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礼·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史记·滑稽传》谈言微中。《晋书·阮修传》王衍当时谈宗。又《玉篇》戏调也。《诗·小雅》不敢戏谈。又手谈。《续博物志》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或亦谓之为手谈。又县名。《南齐书·州郡志》谈县属益州始康郡。又蛮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谈州。又姓。《蜀录》汉有征东将军谈巴。又《正韵》亦作谭。详谭字注。又《韵会小补》叶徒黄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
经经:《未集中·糸字部》坕《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五经文字》作□者,讹。
说说:《考证》《酉集上·言字部》(《易·益卦》民説无强。)谨照原文无强改为无疆。
法法:《巳集上·水字部》(古文)佱灋《唐韵》方乏切《集韵》《韵会》弗乏切,□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又□法也。《书·吕□》惟作五虐之□曰法。又象也。《文心雕龙·书记篇》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又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法地。又执法,星名。《史记·天官书注》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又姓。《后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后。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