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āo shì bān fēi
成语注音:ㄓㄠ ㄕㄧˋ ㄅㄢ ㄈㄟ
成语简拼:ZSB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招是搬非
成语解释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惹是生非
成语接龙
1、招是搬非→非分之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缪不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玉在侧→侧足而立→立身扬名→名不符实→实与有力→力倍功半→半半路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上履下→下学上达→达权通变→变躬迁席→席履丰厚
2、招是搬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意→意懒心灰→灰身粉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民文学→学而不厌→厌难折冲→冲冠眦裂→裂石流云→云行雨施→施施而行→行险徼幸→幸灾乐祸→祸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车作威→威凤一羽→羽翼已成→成败论人→人强胜天→天愁地惨→惨绿少年
3、招是搬非→非昔是今→今是昨非→非同儿戏→戏蝶游蜂→蜂屯乌合→合浦珠还→还珠返璧→璧坐玑驰→驰志伊吾→吾膝如铁→铁壁铜墙→墙高基下→下马看花→花花公子→子曰诗云→云蒸雾集→集思广议→议论英发→发人深省→省愆寡过→过街老鼠→鼠窜狼奔→奔轶绝尘→尘羹涂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招是搬非”几个大字。
(2)工智哥哥给瑾岚和诗萁介绍了“招是搬非”的成语典故。
(3)桓台县新城中学的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招是搬非”。
(4)小帆写不出成语“招是搬非”,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5)小亮不会写成语“招是搬非”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招招:zhāo 1、<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2、<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招贤良。』3、<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5、<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招伏罪款。』6、<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7、<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安]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是是:shì 1、<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代>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3、<形>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4、<动>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搬搬:bān(1)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如:搬动;把货物搬走◇把小说里的故事搬到舞台上。(2)迁移:搬家;他早就搬走了。(3)不根据具体情况,把现成的制度、经验、方法、词句等拿来使用:生搬硬套。
非非:fēi 1、<形>不对;不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不对;非难;责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2、<副>不,不是。《齐桓晋文之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3、<副>除非;除了。《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动>无;没有。《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如物也。』5、<助>表疑问语气,同『否』。《汉书·终军传》:『此言与实反者非?』fěi通『诽』,诽谤。《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招招:《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昭。《说文》手呼也。《诗·邶风》招招舟子。〈传〉招招,号召之貌。〈疏〉号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又《广韵》来之也。《书·说命》旁招俊乂。又求也。《前汉·季布传》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注〉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托也。又□也。《孟子》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注〉招,羁其足也。又姓。汉大鸿胪招猛。又《集韵》《韵会》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韶。《前汉·礼乐志》体招摇,若永望。〈注〉招摇,申动貌。又与韶□通。《史记·帝舜纪》禹乃兴九招之乐。〈注〉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传·昭十二年》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又《集韵》《韵会》《正韵》□祁尧切,音翘。举也。《周语》好尽言以招人过。《前汉·□项传赞》招八州而朝同列。又揭也。《庄子·骈拇篇》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又叶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又叶之由切。音周。《韩愈·祭□员外文》於后八年,君从杜侯。我时在洛,亦应其招。
是是:《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承纸切《集韵》《韵会》上纸切,□音姼。《说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释名》是,嗜也,人嗜乐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疎、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见是而无闷。〈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吴有是仪,唐有是光。又《集韵》田黎切,音题。《公羊传·僖十六年》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注〉是,月边也。鲁人语也。《释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与氏通。《前汉·地理志》氏为庄公。〈注〉氏,与是同。古通用。又《韵补》叶市之切。《蔡邕·释诲》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局而蹐之。
搬搬:《卯集中·手字部》搫字重文。又《字汇》今俗音般。作搬移,搬演字。
非非:《戌集中·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隐也。又《增韵》訾也。《孝经·五□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后。又《集韵》《韵会》《正韵》□□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