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cái pān mìan
成语注音:ㄙㄨㄙˋ ㄘㄞˊ ㄆㄢ ㄇㄧㄢˋ
成语简拼:SCP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宋才潘靣
成语解释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宋才潘面→面面相睹→睹始知终→终身大事→事危累卵→卵与石斗→斗筲之人→人老珠黄→黄发鲐背→背井离乡→乡壁虚造→造因得果→果于自信→信步而行→行易知难→难如登天→天粟马角→角立杰出→出乖弄丑→丑态百出→出奴入主→主一无适→适心娱目→目光如鼠→鼠目寸光
2、宋才潘面→面墙而立→立盹行眠→眠花藉柳→柳陌花街→街谈巷说→说长说短→短兵接战→战无不克→克勤克俭→俭存奢失→失诸交臂→臂有四肘→肘行膝步→步罡踏斗→斗米尺布→布衣韦带→带罪立功→功名富贵→贵不期骄→骄生惯养→养儿防老→老熊当道→道远知骥→骥服盐车
3、宋才潘面→面目可憎→憎爱分明→明哲保身→身微力薄→薄技在身→身遥心迩→迩安远至→至亲骨肉→肉眼惠眉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宋才潘面”几个大字。
(2)斌斌不会写成语“宋才潘面”的最后一个字。
(3)搏洋叔叔给玫宏和青甜讲解了“宋才潘面”的历史故事。
(4)小琮写不出成语“宋才潘面”,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5)漳浦县霞南中学的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宋才潘面”。
成语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宋宋:[sòng] (1)周代诸侯国名。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三国演义》;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2)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3)中国朝代名。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宋儒(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一班宋朝理学家)(4)中国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479年为南齐所代。共历八帝,六十年。如:宋本(宋代刊刻的书籍);宋头巾(指迂腐的道学家;腐儒)(5)主观响度单位,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6)姓。
才才:cái 1、<名>才能。《与吴质书》:『其才学足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又] <名意动>以……为才;认为……有才。《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面才。』2、<名>有才能的人。《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副>刚刚;仅仅。《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4、能『裁』。裁夺。《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惟王才之。』5、通『财』。金仁杰《追韩信》三折:『恶了秦民,更掳掠民才。』[才笔] 文才。《魏书·裴延儁传》:『涉猎坟史,颇有才。』[才力] 1.财力。鲍照《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雄富,士马精妍。』2.才智与能力。《晋书·长沙王又传》:『又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绝人,虑心下士。』[才略] 才干与谋略,也作『材略』。《汉书·杜周传》:『窍见朱博忠信勇猛,才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才情] 才思;才华。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才百巧斗风光,却关雕花刻叶忙。』[才人] 1.有才能的人。王融《报范通直》:『三楚多秀士,江上复才。』2.宫中女官员,多为妃嫔的称号。杜甫《哀江头》:『辇前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3.宋元称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话艺人为才人。[才子] 古指德才兼备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才子佳人] 称有才貌的男女。
面面:miàn 1、<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2、<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面皆楚歌。』5、<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面壁] (1)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2)佛教指修行。[面墙] 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 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宋宋:《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韵会》苏统切《集韵》苏综切,□音送。《说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又国名,微子所封地,即阏伯之商丘。《左传·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虚也。又州名,隋置宋为应天府,今河南归德府是也。又姓。
才才:《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昨哉切《集韵》《韵会》《正韵》墙来切,□音裁。《说文》草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书正伪》才,木质也。在地为木,既伐为才,象其枝根斩伐之余。从木省。别作材,非。又天地人为三才。《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一曰能也。《礼·文王世子》必取贤敛才焉。《论语》才难,不其然乎。《前汉·武帝纪》其令州县举茂才异等。《唐书·百官志》择人以四才。《邵尧夫曰》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质也,力也。《诗·鲁颂》思无期,思马斯才。〈传〉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尔殊也。《近思录》性出於天,才出於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又姓。明尙书才宽。又《集韵》通作材。《说文》材,水挺也。从木,才声。《徐曰》木劲直可用,故曰入山抡可为材者。人之有才,义出於此。又《正韵》与才通。古用才为才始字。《晋书·谢混传》才小冨贵,便豫人家事。又与裁通。《战国策》惟王才之。又与财通。《前汉·扬雄传》财足以奉宗庙。又《集韵》将来切,与哉同。亦始也。《尔雅·释诂疏》哉,古文作才。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又作代切,音再。义同。又叶即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忧。
潘潘:《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普官切《集韵》《韵会》《正韵》铺官切,□音拌。《说文》淅米汁也。《礼·内则》面垢燂潘请靧。又水名。《说文》在河南荥阳。又古邑名。《礼·檀弓》与县潘氏。又泉名。《水经注》湿水,又东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又《正韵》蒲官切,音盘。《列子·黄帝篇》鲵旋之潘为渊。又《集韵》《韵会》□孚袁切,音翻。米烂也。或作□。又《集韵》逋禾切,音波。潘旍,县名,在临淮。又普半切,音判。县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面面:《戌集中·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賔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賔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谨照原文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