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bào tuī jīn
成语注音:ㄙㄨㄙˋ ㄅㄠˋ ㄊㄨㄟ ㄐㄧㄣ
成语简拼:SBT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送抱推襟
成语解释
真诚相待的意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真诚待人
近义词
推襟送抱
成语接龙
1、送抱推襟→襟怀坦白→白饭青刍→刍荛之言→言多伤行→行同能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间伺隙→隙大墙坏→坏植散群→群而不党→党同妒异→异口同音→音容笑貌→貌合情离→离乡背井→井中视星→星旗电戟→戟指嚼舌→舌敝唇枯→枯脑焦心→心劳意攘→攘人之美→美言不信
2、送抱推襟→襟怀坦白→白天见鬼→鬼哭粟飞→飞刍挽粮→粮尽援绝→绝伦逸群→群口铄金→金石之言→言语路绝→绝口不道→道旁苦李→李广未封→封胡羯末→末路穷途→途穷日暮→暮暮朝朝→朝阳丹凤→凤骨龙姿→姿意妄为→为丛驱雀→雀目鼠步→步步为营→营营苟苟→苟延残息
3、送抱推襟→襟怀洒落→落纸云烟→烟聚波属→属垣有耳→耳闻目见→见所不见→见笑大方→方兴未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扬光大→大言不惭→惭凫企鹤→鹤归华表→表里相应→应权通变→变动不居→居心险恶→恶语中伤→伤弓之鸟
4、送抱推襟→襟怀磊落→落花无言→言听行从→从心所欲→欲谁归罪→罪该万死→死标白缠→缠夹不清→清尘浊水
5、送抱推襟→襟怀磊落→落雁沉鱼→鱼沉雁渺→渺不足道→道路以目→目瞪口结→结绳而治→治国安民→民生凋敝
6、送抱推襟→襟怀磊落→落雁沉鱼→鱼龙曼延→延颈企踵→踵接肩摩→摩厉以须→须发皆白→白头相守→守节不移
7、送抱推襟→襟怀洒落→落花时节→节食省衣→衣锦故乡→乡规民约→约定俗成→成家立计→计功补过→过耳秋风
8、送抱推襟→襟江带湖→湖光山色→色授魂与→与人为善→善终正寝→寝馈其中→中正九品→品头题足→足高气扬
成语示例
(1)这回在柏林时候,饭余灯背、送抱推襟,一种密切的意思,真是笔不能写、口不能言。▲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送抱推襟”几个大字。
(2)磊磊不会写成语“送抱推襟”的最后一个字。
(3)亮亮写不出成语“送抱推襟”,因此语文考试仅98分。
(4)休爷爷给他的外甥介绍了“送抱推襟”的故事。
(5)镇时丰中学的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送抱推襟”。
成语出处
《南史·张充传》:『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送送:sòng 1、<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2、<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4、<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5、<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6、<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
抱抱:bào 1、<动>用手臂合围。《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动>环绕。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3、<动>怀抱;怀有。《报刘一丈书》:『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祭妹文》:『然则抱此无涯之憾。』4、<名>胸怀;抱负。《宋书·范晔传》:『然区区丹抱,不负夙心。』《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5、<动>凭靠。《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6、<动>看守,守。《信陵君窃符救赵》:『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抱冰] 比喻含辛茹苦自动图进。[抱璞] 此词源于卞和献和氏璧而得罪断脚的故事。后比喻怀才不遇,也比喻保持本色。《后汉书·蔡邕传》:『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而优游。』[抱柱] 《庄子·盗跖》:青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梁下会面,女子未准时赴约,尾生久等。大水冲来,尾生抱首梁柱守约不离开,后被淹死。所以『抱柱』指恪守信义。
推推:tuī 1、<动>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推更不轻。』2、<动>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3、<动>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推未来,为变方长。』4、<动>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5、<动>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6、<动>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7、<动>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8、<动>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9、<动>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推诚] 以诚意待人。[推体] 委身;以身相托。
襟襟:jīn 1、<名>古代衣、袍的交领。宋玉《风赋》:『王廼披襟而当之。』2、<名>衣襟;前襟。衣服胸前的部分。《伶官传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又] 〈名意动〉以……为衣襟。《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3、<名>襟怀;胸怀。《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送送:《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弄切,音□。《说文》遣也。《诗·邶风》远送于野。《礼·曲礼》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又《增韵》将也。《仪礼·聘礼》賔再拜稽首,送币。〈又〉公拜送醴。又《正韵》赠行曰送。《诗·秦风》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牵引也。《前汉·食货志》廼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传·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趋出,上目送之。又纵送,善射之貌。《诗·郑风》抑纵送忌。〈注〉舍拔曰纵,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考证:(《前汉·食货志》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谓其根株所送也。)谨照原注谓改为。
抱抱:《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薄浩切《集韵》《韵会》簿晧切《正韵》蒲晧切,□袍上声。怀也。《说文》袌,俗作抱。《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注〉楙音茆。又《广韵》持也。《增韵》挟也。又《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暴。与袌菢同。◎按《说文》捊,步侯切,或从包作抱,徐铉曰:今作薄报切,以为怀袌字,非是。广韵,集韵去声止有袌菢,而无抱。《正字通》云:怀袌之袌亦作抱,转为去声,即怀抱之义。今考经史抱字多无音切,读从去声亦可,义与上声同。《书·召诰》保抱携持厥妇子。《诗·大雅》亦既抱子。《礼·儒行》抱义而处。《仪礼士·相见礼》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又气向日也。《前汉·天文志》晕适背穴,抱珥□蜺。〈注〉凡气向日为抱,向外为背。又《扬子·方言》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又《唐韵》薄交切《集韵》蒲交切,□音庖。《集韵》房尤切,音浮。蒲侯切,音裒。□与掊捊同。引取也。又《集韵》《韵会》《正韵》□披交切,与抛通。弃也,掷也。《史记·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皮日休诗》季春人病抱芳杜。
推推:《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他回切《集韵》《韵会》《正韵》通回切,□退平声。《说文》排也。《增韵》荡也,挤也。一曰进之也。《礼·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左传·襄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注〉前牵为挽,后送为推。又移也。《诗·大雅》旱既太甚,则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远离之辞。又让所有以予人也。《史记·淮阴侯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后汉·光武纪》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却也,诿也。又《唐韵》昌锥切《集韵》《韵会》川锥切,□音□。顺迁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增韵》择也,奖也,奉也。亦进之也。《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礼·儒行》上弗援,下弗推。〈注〉推犹进也。〈疏〉不为民下所荐举也。《前汉·韩信传》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注〉无善行可推举选择也。又寻绎也。《前汉·刘向传赞》有意其推本之也。〈注〉言其究极根本,深有意也。一曰穷诘也。《史记·酷吏传》天水骆璧推减。〈注〉推,直追反,谓推系之以成狱也。减一作成。
襟襟:《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韵会》□居吟切,音金。《说文》交衽也。《广韵》袍襦前袂也。《尔雅·释器》衣眦谓之襟。《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释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亦作衿。《类篇》又作□。《玉篇》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