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zhèn fēng yá
成语简拼:YZF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蟻陣蜂衙
成语解释
衙:排列成行的事物;蜂衙:蜂成群结队。比喻人们追逐名利,像蚂蚁群集,蜂拥而至,不知疲倦。
成语接龙
蚁阵蜂衙→衙官屈宋→宋斤鲁削→削足适履→履险如夷→夷然不屑→屑榆为粥→粥粥无能→能者多劳→劳民伤财
成语示例
(1)山间林下,伴药炉经卷老生涯,眼不见车尘马足,梦不到蚁阵蜂衙。▼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蚁阵蜂衙”几个大字。
(2)国国写不出成语“蚁阵蜂衙”,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3)家勋哥哥给静颍和健悦讲解了“蚁阵蜂衙”的故事。
(4)奎奎不会写成语“蚁阵蜂衙”的最后一个字。
(5)坡贡中学的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蚁阵蜂衙”。
(6)去往道巷庙之前,夏月姐姐给一檬和岸平介绍了『蚁阵蜂衙』的历史典故
(7)山间林下,伴药炉经卷老生涯,眼不见车尘马足,梦不到蚁阵蜂衙。见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8)都为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蚁阵蜂衙,将一片打劫的心,则与人争高论下,直等待那揭局儿死时才罢。见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看蚁阵蜂衙,虎争龙斗,燕去鸿来,兔走鸟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蚁蚁:yǐ(1)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姓。
阵阵:zhèn 1、<名>军队作战时按一定的作战意图排列的队伍。《出师表》:『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又] <名>泛指行列。《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名>战事。《失街亭》:『吾累随丞相经阵。』3、<量>表示时间的长度。《失街亭》:『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
蜂蜂:fēng(1)昆虫,种类很多,有毒刺,能蜇人,常成群住在一起。(2)特指蜜蜂:蜂箱;蜂蜜。(3)比喻成群地:蜂起;蜂拥;蜂聚。
衙衙:[yá] (1)衙参。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李洞《江干即事》。又如:衙日(衙参之日);衙喏(衙参时兵卒的声诺)(2)坐衙,官吏坐堂审案。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聊斋志异》。
蚁蚁:《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舣。《说文》作螘,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螘,齐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名□,即飞螘也。《古今注》河内人□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尔雅》本作螘。《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
阵阵:《戌集中·阜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直刃切,音□。《玉篇》旅也。《广韵》列也。《史记·淮阴侯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后汉·礼仪志》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又《玉篇》本作□。《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敎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如战之□。《左传·成七年》巫臣通吴於晋,敎之战□。《佩觿集》军□为阵,始於王羲之小学章。◎按史记作阵,非自羲之始也。
蜂蜂:《申集中·虫字部》《唐韵》敷容切,音丰。与蠭同。《集韵》蠭通作蜂。又薄红切,音蓬。《苍颉篇》螽蜂,虫名。字或作□。
衙衙:《申集下·行字部》《唐韵》五加切《集韵》《韵会》牛加切,□音牙。《广韵》衙府。《类篇》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又《玉篇》衙。参也。《篇海》早晚衙集也。又《唐书·仪卫志》唐制,天子居曰衙。又地名。《史记·秦本纪注》《地理志》,冯翊有衙县。又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汉有长平令衙卿。《晋书·惠帝纪》河间王顒遣将衙博击李特于蜀。又《广韵》语居切,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又《玉篇》疎远貌。又《韵补》牛何切,叶音俄。《韩愈诗》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诋欺刘天子,正书溺殿衙。终篇并用歌韵。又《集韵》偶举切,音语。义同。又牛据切,音御。同御,止也。又《正字通》入禡韵,音迓。与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