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耸人听闻

www.16system.cn 2024-01-25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ǒng rén tīng wén
成语注音:ㄙㄨㄙˇ ㄖㄣˊ ㄊㄧㄥ ㄨㄣˊ成语正音耸,不能读作『cǒnɡ』。
成语简拼:SRT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聳人 聞成语辨形耸,不能写作『丛』。
成语英文:frighten the horse成语日文わざとおおげさに言って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こと成语法文piquer l'attention des auditeurs成语德文sensationell

成语解释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成语释义

『耸人听闻』之『耸人』,典源作『耸动』。使人听後大为惊骇。※语或本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危言耸听』、『骇人听闻』、『耸动人听』

[成语辨析]

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区别在于:耸人听闻偏重于『耸』;指让人震惊;一般指不符实际的事情;『骇人听闻』偏重于『骇』;指让人害怕;多指凶残的坏事。

成语用法

一、[义]使人听後大为惊骇。[类]用在『惊恐骇人』的表述上。[例](1)我这麽说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真有其事。(2)这本书里所讲的都是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3)最近发生的这几桩社会案件,实在是耸人听闻。(4)每天翻开报纸都有耸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实在令人忧心。(5)有些报刊为了引人注意,总是用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效果。(6)这场战役当时本来就很惨烈了,被能言善道的解说员一讲,更是耸人听闻。(7)自从有人半夜在後山遇到灵异事件後,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就开始流传。二、作谓语、定语;指夸大或捏造事实。

近义词

耸动听闻、耸听闻、骇人听闻、混淆视听、混淆黑白、危言耸听

反义词

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本来面目、不偏不倚

关联成语

耸动听闻、耸听闻

成语示例

(1)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其言「细雨湿衣看不见」者,以比浸润之谮;「闲花落地听无声」者,闲官之挫折,无足重轻,不足耸人听闻。』

(2)《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於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3)清·恽敬〈杂记〉:『其时朝野多故,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4)这场战役当时本来就很惨烈了,被能言善道的解说员一讲,更是耸人听闻。

(5)自从有人半夜在後山遇到灵异事件後,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就开始流传。

(6)有些报刊为了引人注意,总是用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效果。

(7)每天翻开报纸都有耸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实在令人忧心。

(8)最近发生的这几桩社会案件,实在是耸人听闻。

(9)这本书里所讲的都是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

(10)我这麽说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真有其事。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耸人听闻”几个大字。

(2)丑丑写不出成语“耸人听闻”,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3)东张乡中的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耸人听闻”。

(4)发现杂志的常驻“坏天文学家”普莱特赞同这样的文章是少数耸人听闻的文章。

(5)谨慎对待某些科学家做出关于大量死亡人数的耸人听闻的主张——一种疾病越严重,他们获得的研究资金可能也就更多。

(6)近年几宗事故中,传媒耸人听闻的报导手法和侵犯私隐,激起公众强烈抗议。

(7)考虑到星际之间令人畏惧的路程,真实生命的说法将几乎必然较之于电影中所描绘的外星人入侵或紧急降落的太空飞船要带来更少的耸人听闻的轰动效应。

(8)罗罗不会写成语“耸人听闻”的最后一个字。

(9)马修还说,他很想知道最近关于同性恋自杀的大量新闻报道到底是耸人听闻还是呈现一个真实的趋势。

(10)穆纳表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往往缺乏训练有素的自由媒体,这种媒体应能提供讯息、有权威性和责任感,但又不耸人听闻。

(11)那些特别为孩子们设计的公共电视节目、报纸或是杂志是较少耸人听闻、令人苦恼的,是孩子们获得信息的途径。

(12)裴叔叔给淙淙和他的同学讲了“耸人听闻”的历史故事。

(13)乔发展成为专写耸人听闻的故事的作家。

(14)如果你在科技现场时,你可能可以看到为社会网络的,一个半耸人听闻的关于Facebook的创始的电影的戏剧性拖车。

(15)如果这听起来耸人听闻,不用担心,您看到它的实际运行后就会明白。

(16)图坦卡蒙璀璨的宝藏成了新闻头条——同样,探险队赞助者加拿芬随后死亡的耸人听闻的报道也成了头条。

(17)我并不想耸人听闻,也不是要兜售那个老掉牙的说法——即历史总是重演。

(18)我在政府数据库中搜索的其余结果少有耸人听闻之感。

(19)新闻客观性的概念出现于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是针对当时大多数报纸报道耸人听闻和带有观点倾向性的反动。

(20)新闻媒体以耸人听闻的手法渲染了暴乱和袭击,以该地区的主要势力的立场,存有偏见地展示了鲜血淋漓的暴力场景。

(21)要通过对好奇者叫嚣来先发制人结束对话,这样真的是彻彻底底的耸人听闻的举动。

(22)一般说来,人们可能希望避免twitter上铺天盖地的猪流感信息,这是有着低信号噪声比的耸人听闻的倾向。

(23)在美国人那些有时耸人听闻的发现中充满着对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竞争的警告之词。

(24)在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中间,霍金的推论不仅耸人听闻,甚至有些适得其反。

(25)这类报纸满是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成语典源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近世敢言之士,虽间有之,然能终始一节,明目张胆,言人之所难者,绝无而仅有,曰温陵洪公天锡君畴一人而已。方宝佑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阃朝绅,多山门下,庙堂不敢言,台谏长其恶,或饵其利,或畏其威,一时声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臣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注](1)疏:古代臣下进呈君王的奏章。(2)宪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台。

成语典故

『耸人听闻』原作『耸动听闻』。耸,惊骇、惊动的意思。听闻,所听到的事情。『耸人听闻』的意思是指人对於所听到的事情感到惊骇。宋朝周密所撰《齐东野语》这本书记载很多南宋旧事,而〈洪君畴〉一文是写洪君畴的生平事蹟。洪君畴,名天锡,宋朝泉州晋江人。理宗宝佑年间,宦官、外戚为祸,却没人敢上书弹劾,那时洪君畴恰好被任命为御史,他一向敢於直言,任职後在首次上呈的奏章,强调身为御史,应以公正无私的心,匡正君主行为,并且说:『职责所在,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当然,这种看法和官场谄媚风气相达异,使人听到这些话後大为惊骇、震憾。後来『耸人听闻』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使人听後大为惊骇。出现『耸人听闻』的书证如《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於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