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ǒng rù yún xiāo
成语注音:ㄙㄨㄙˇ ㄖㄨˋ ㄧㄨㄣˊ ㄒㄧㄠ
成语简拼:SRY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聳入雲霄
成语英文:shoot up in the sky
成语解释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高大
近义词
高耸入云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耸入云霄”几个大字。
(2)逮叔叔给思思和他的同学讲解了“耸入云霄”的成语典故。
(3)菲菲写不出成语“耸入云霄”的拼音。
(4)公园里另有一处叫做“针尖峰”,黑白相间的石块大都修长而瘦削,高耸入云霄,宛如掌上的手指一般。
(5)欢喜庄乡中学的舒穆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耸入云霄”。
(6)曼哈顿有许多摩天大楼耸入云霄。
(7)抬头仰视,黑白相间的外墙立面耸入云霄,壁立千仞;
(8)小开不会写成语“耸入云霄”的最后一个字。
(9)伊斯兰文化为我们创造了宏伟的拱顶、耸入云霄的尖塔、永恒的诗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书法和宁静的冥想之所。
(10)这款富丽堂皇的设计将在二00九年耸入云霄,与高挺的「西尔斯大厦」、「约翰.汉考克中心」等庞然巨厦比邻而立。
(11)巍巍群山耸入云霄。
(12)白雪皑皑的山峰耸入云霄。
(13)兴庆宫金瓦朱甍雕阑玉砌,勾心斗角巧夺天工,万顷琉璃耸入云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云霄云霄:极高的天空;天际:响彻云霄;直上云霄。
耸耸:sǒng 1、<形>耳聋。马融《广成颂》:『子野听耸,离朱目眩。』2、<动>高起,高耸。柳宗元《种柳戏题》:『耸干会参天。』3、<动>鼓励;劝勉。《国语·楚语》:『为之耸善而抑恶焉。』4、通『悚』。惊惧;恐惧。《韩非子·内储说上》:『吏皆耸惧。』
入入:rù 1、<动>进入。《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动>特指进入朝廷;在朝廷上。《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3、<动>缴纳。《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4、<动>归入;纳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5、<动>合乎;趋向。《训俭示康》:『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6、<名>收入。《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入室] (1)喻学问技艺的成就达到精深的境界。(2)称能得到老师学问或技艺精奥的为入室弟子。
云云:yún 1、<动>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动>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霄霄:xiāo 1、<名>云气。《兵车行》:『哭声直上干云霄。』2、<名>天空。《雁荡山》:『至谷中则森然干霄。』[霄汉] 云霄和银河,也比喻朝廷。
耸耸:《未集中·耳字部》《正韵》息勇切,耸本字。(耸)《广韵》息拱切《集韵》笋勇切《韵会》荀勇切《正韵》息勇切,□音竦。《扬子·方言》耸,聋也。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又高也。《韩愈·会合联句》刃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又《扬子·方言》耸,欲也。荆吴之间曰耸。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相劝曰耸。又《扬子·方言》耸,悚也。〈注〉谓警耸也。《左传·成十四年》大夫闻之,无不耸惧。《楚语》昔殷武丁,能耸其德。〈注〉耸,敬也。又《集韵》双讲切,音㩳。义同。
入入:《子集下·入字部》《唐韵》人执切《集韵》《韵会》日汁切《正韵》日执切,□任入声。《说文》内也。《玉篇》进也。《礼·少仪》事君,量而后入。《檀弓》孟献子□比御而不入。〈注〉言虽比次妇人之当御者,犹不入寝也。又《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吴。〈传〉造其国都曰入,弗地曰入。〈注〉谓胜其国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顺,非王命而入人国也。又《广韵》纳也,得也。又《增韵》没也。又《楞严经》六入谓六尘,即眼入色,耳入声也。又《敎坊记》每日常在天子左右为长入。考证:(《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谨照原书孟子改为孟献子。
云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霄霄:《戌集中·雨字部》《广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音宵。《说文》雨□为霄雪。从雨肖声。齐语也。《尔雅·释天》雨□为霄。〈注〉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冰雪亲下者,谓之霄雪。〈疏〉霄,即消也。《韵会》霄雪,今人所谓湿雪也。着物则消。又《玉篇》云气也。《广韵》近天气也。《扬雄·甘泉赋》腾清霄而轶浮景。〈注〉师古曰:霄,?张云病S至晗觯!?尔雅翼》苕,陵苕,今陵霄。又奔霄,□王八骏之一。见《拾遗记》。又地名。《左传·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又国名。《拾遗记》西方有因霄之国,人皆善啸。又姓。《正字通》韩非子有霄略。又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执郑行人良霄。《史记·楚世家》是谓霄敖。又《集韵》仙妙切,音笑。与肖同。又《陆云·陆丞相诔》穷化几神,探赜衆[音zhòng]妙。骇尘氛埃,澄响清霄。霄,叶音笑。又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弹璈北寒台,七灵曜紫霄。济济羣仙举,纷纷尘中罗。又叶思留切,音搜。《陆机诗》恢恢天纲,飞沈是收。受兹下臣,腾光清霄。《集韵》或作□。考证:(《尔雅·释天》雨□为霄。)谨照原文为霄下增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