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生岳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ōng shēng yuè jiàng成语简拼:SSY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崧生嶽降
成语解释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天赋特异者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嵩生岳降”几个大字。
(2)朗朗写不出成语“嵩生岳降”,因此期中考试仅仅考了98分。
(3)洛南县杨村中学的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嵩生岳降”。
(4)瑞瑞不会写成语“嵩生岳降”的最后一个字。
(5)潇冉叔叔给浅荷和珈琪介绍了“嵩生岳降”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嵩嵩:[sōng] 中国山名。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如:嵩岳之妃(指嵩山神的夫人灵妃)。
生生:shēng 1、<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动>出生;诞生。《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4、<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5、<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生还。』[又] 〈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又] 〈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7、<名>生命。《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8、<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9、<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生彘户。』10、<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11、〈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2、〈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岳岳:yuè 1、<名>高大的山。《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又] 特指五岳,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名>妻子的父亲,简称岳。
降降:jiàng 1、<动>从高处往下走。《游黄山记》:『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2、<动>降落;下降。《唐雎不辱使命》:『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3、<动>降低;减缓。《送东阳马生序》:『未尝稍降辞色。』4、<动>莅临;光临。《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5、<动>降生;出生。《离骚》:『惟庚寅吾以降。』xiáng 1、<动>降服;制服。《信陵君窃符救赵》:『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2、<动>投降。《赤壁之战》:『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嵩嵩:《寅集中·山字部》(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说文》中岳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岳独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后汉·郡国志》颖川阳城有嵩高山。〈注〉禹贡有外方山,即嵩也。《前汉·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又姓。《正伪》嵩古作崇。《韦昭国语注》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义同,不当合崇嵩为一。互见前崧字注。
生生:《午集上·生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衆[音zhòng]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之心。又《诗·卫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青州作麽生。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户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诗·商颂》以保我后生。《朱注》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亲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衆[音zhòng]瑞。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即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岳岳:《寅集中·山字部》岳《唐韵》五角切《集韵》《韵会》《正韵》逆角切,□音鸑。《说文》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巡狩所至。从山狱声。《白虎通》岳之为言桷也。桷,考功德,定黜陟也。《扬子·法言》川有渎,山有岳。《诗·大雅》崧高维岳。《诗诂》山高而尊者岳。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郭注》衡山,南岳。又霍山为南岳,即天柱山,浔水所出。霍衡俱为南岳也。《正字通》按地理志,衡山在长沙湘南县,故曰江南衡。若天柱在庐江浔县,则江北矣。亦曰南岳者,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其祠於天柱,亦名天柱为霍山。衡霍其实一山,衡山名霍。犹泰山一名岱也。又岳岳,长角貌。《前汉·朱云传》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又姓。《正字通》岳敏。见广西志。又通作岳《书·尧典》帝曰:咨,四岳。〈传〉四岳,官名。一人而总四岳诸侯之事也。又州名。本巴州,隋曰岳州,以天岳山名,山在洞庭湖。又叶虞欲切,音玉。《曹植·责躬诗》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毫厘,微功自赎。《集韵》或作□。《诗·崧高维岳注》又作□。□字原作□下山。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嵩。)谨照原文嵩改岳。
降降:《戌集中·阜字部》(古文)夅《广韵》下江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江切,□音缸。《尔雅·释诂》降,落也。《礼·曲礼》羽鸟曰降。《释文》降,户江反。又《尔雅·释言》降,下也。《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嬀汭。《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又〉北过降水。《水经注》郑注尚书,北过降水,云:降,下江反,声转为共。今河内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周时国於此地者,恶言降,故攺为共耳。又《玉篇》降,伏也。《春秋·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又《尔雅·释天》降娄,奎娄也。〈注〉奎为沟渎,故为降。〈疏〉孙炎云:降,下也。《左传·襄三十年》於是岁在降娄,降娄中而旦。〈注〉周七月,今五月,降娄中而天明。《释文》降,户江反。○按集韵、类篇收入绦韵,作胡降切,非。又《集韵》乎攻切,音□。下也。又《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注〉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颂》奉圣皇之明策,奋无前之严锋。采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遥降。又《唐韵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诗·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又《大雅》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又〉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左传·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注〉降,和同也。和同即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别耳。《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又《天问》皆归射□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读去声,相沿已久,然唐韵正正有明据,应从之。类篇降字无平声,非。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巷切,音绦。《玉篇》下也,落也,归也。《正韵》贬也。〇按降以去声为正音,自玉篇始。又叶胡郞切,音杭。《楚辞·九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东方朔·七谏》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又叶胡贡切,鸿去声。《郭璞·山海经巫咸赞》羣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术艺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降。《北齐·享庙乐章》彝斝应时,龙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禄攸降。又叶余亮切,音漾。《习凿齿灯诗》煌煌问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风与灯升降。又叶覃韵。《梁鸿·适吴诗》游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音chéng]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按诸韵书无叶覃韵者,存俟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