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á guān qū sòng
成语注音:ㄧㄚˊ ㄍㄨㄢ ㄑㄩ ㄙㄨㄙˋ
成语简拼:YGQ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衙官屈宋
成语解释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衙官屈宋→宋斤鲁削→削足适履→履险如夷→夷然不屑→屑榆为粥→粥粥无能→能者多劳→劳民伤财→财殚力竭→竭泽而渔→渔夺侵牟→牟取暴利→利出一孔→孔席墨突→突过黄初→初试啼声→声色狗马→马舞之灾→灾难深重→重此抑彼→彼何人斯→斯文扫地→地久天长→长安道上→上山下乡→乡隅而泣→泣不成声→声色狗马→马头觅角→角巾东路→路柳墙花→花糕员外→外感内伤→伤廉愆义→义不反顾→顾后瞻前→前目后凡→凡夫肉眼→眼饱肚饥→饥者无择→择焉不精→精诚所至→至大至刚→刚中柔外→外合里应→应答如流→流风回雪→雪肤花貌→貌似有理→理枉雪滞→滞滞泥泥→泥多佛大→大计小用→用一当十→十八罗汉→汉宫威仪→仪表堂堂→堂高廉远→远交近攻
成语示例
(1)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成语造句
(1)成语「衙官屈宋」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衙官屈宋”几个大字。
(3)倩倩写不出成语“衙官屈宋”,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4)仁涛哥哥给迎盈和芩瞳讲解了“衙官屈宋”的故事。
(5)小逗不会写成语“衙官屈宋”的最后一个字。
(6)正安七中的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衙官屈宋”。
(7)在前往青海大学的火车上,双大爷给小刚和小凡讲解了『衙官屈宋』的历史故事。
(8)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成语出处
《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衙衙:[yá] (1)衙参。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李洞《江干即事》。又如:衙日(衙参之日);衙喏(衙参时兵卒的声诺)(2)坐衙,官吏坐堂审案。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聊斋志异》。
官官:guān 1、<名>官府;政府机关。《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2、<形>官方的;国家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官军至矣。』3、<名>官职;官位。《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4、<名>官员;官吏。《张衡传》:『乃令史官记地动所由方起。』[又] <动>作官。《祭妹文》:『阿品远官河南。』5、<名>感觉器官。《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辨] 官,吏。古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汉以后,『官』有时指般官员,而『吏』则指低级官员,但『官』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然沿用。
屈屈:qū 1、<动>弯曲。《核舟记》:『屈右臂支船。』《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2、<动>屈服。《阎典史传》:『挺立不屈。』[又] <动使动>使……屈服。《五人墓道》:『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名>委屈;冤屈。《海瑞传》:『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 <动>受委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动>亏;短少。《刘东堂言》:『理屈词穷,怒问。』jué 1、<动>竭尽;用尽。《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宋宋:[sòng] (1)周代诸侯国名。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三国演义》;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2)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3)中国朝代名。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宋儒(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一班宋朝理学家)(4)中国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479年为南齐所代。共历八帝,六十年。如:宋本(宋代刊刻的书籍);宋头巾(指迂腐的道学家;腐儒)(5)主观响度单位,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6)姓。
衙衙:《申集下·行字部》《唐韵》五加切《集韵》《韵会》牛加切,□音牙。《广韵》衙府。《类篇》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又《玉篇》衙。参也。《篇海》早晚衙集也。又《唐书·仪卫志》唐制,天子居曰衙。又地名。《史记·秦本纪注》《地理志》,冯翊有衙县。又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汉有长平令衙卿。《晋书·惠帝纪》河间王顒遣将衙博击李特于蜀。又《广韵》语居切,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又《玉篇》疎远貌。又《韵补》牛何切,叶音俄。《韩愈诗》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诋欺刘天子,正书溺殿衙。终篇并用歌韵。又《集韵》偶举切,音语。义同。又牛据切,音御。同御,止也。又《正字通》入禡韵,音迓。与迓同。
官官:《寅集上·宀字部》《唐韵》古丸切《集韵》《韵会》《正韵》沽欢切,□音观。《说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论语·撰考》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礼·天官疏》上古以云鸟纪官,六官之号见於唐虞,尧育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之子,使掌旧职天地之官。其时官名,盖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时之官,春为秩宗,夏为司马,秋为士,冬为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与司徒,是六官之名见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数,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备,故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又《增韵》职也,使也,公也。《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礼·王制》论定然后官之。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注〉谓自置其臣属,治家邑也。又朝廷治事处曰官。《礼·玉藻》在官不俟履。〈注〉趋君命也。《前汉·贾谊传》学者所学之官也。又事也。《礼·乐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疏〉官犹事也,谓各得其事也。又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又姓。又复姓。三氏,晋王官氏,鲁亓官氏,楚上官氏。又与管通,宋元边徼所司曰掌管,今为土司长官。又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慎於尔官。赏不可不思,断不可不虔。《说文》从宀从□。□犹衆[音zhòng]也,与师同意。考证:(《周礼·天官疏》故曰建官分职,以为民极。)谨照原文建改设。(《礼·玉藻》在官不俟履。)谨照原文履改履。(《礼·乐记》礼明乐备。)谨照原文改礼乐明备。
屈屈:《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区勿切《集韵》《韵会》《正韵》曲勿切,□音诎。《说文》无□也。从□出声。又曲也,请也。又《增韵》郁也,轧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又作绌。《荀子·非相篇》缓急羸绌。〈注〉犹屈伸也。又通作诎。《史记·晏婴传》诎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又《集韵》《韵会》《正韵》□渠勿切,音掘。竭也,尽也。《前汉·食货志》贾谊曰: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与诎绌□通。又与倔通。倔强,梗戾貌。《史记·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师古曰》不柔服也。又《集韵》《韵会》《正韵》□九勿切,音□。地名。晋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马。在今河东县。《左传·僖二年》屈产之乗[音chéng]。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又屈侯,复姓。又大屈,弓名。《左传·昭七年》楚灵王享公於新台,好以大屈,既而悔,公反之。又《广韵》九月切《集韵》《类篇》丘月切,□音阙。《欧阳修·程文□墓铭》不学而刚,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刚不屈。又与绌通。《礼·玉藻》君命屈狄。〈注〉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为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缯不画,故曰屈狄。《周礼》作阙翟。又叶居诣切,音计。《曹植·王陵赞》从汉有功,少文任气。高后封吕,直而不屈。
宋宋:《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韵会》苏统切《集韵》苏综切,□音送。《说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又国名,微子所封地,即阏伯之商丘。《左传·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虚也。又州名,隋置宋为应天府,今河南归德府是也。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