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gān lì dǎn
成语注音:ㄕㄨ ㄍㄢ ㄌㄧˋ ㄉㄢˇ
成语简拼:SGL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輸肝瀝膽
成语解释
比喻诚心待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忠诚
近义词
输肝剖胆、披肝沥胆、输肝写胆
成语接龙
1、输肝沥胆→胆大心麤→麤心浮气→气消胆夺→夺人所好→好酒贪杯→杯弓蛇影→影只形孤→孤雌寡鹤→鹤唳风声→声入心通→通宵达旦→旦种暮成→成事不说→说长话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复之恩→恩荣并济→济世安民→民心不壹→壹倡三叹→叹为观止→止暴禁非→非意相干
2、输肝沥胆→胆大心细→细雨和风→风通道会→会者不忙→忙中有错→错认颜标→标新竖异→异端邪说→说是道非→非此即彼→彼倡此和→和如琴瑟→瑟调琴弄→弄鬼弄神→神采飞扬→扬风扢雅→雅人韵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生凋敝→敝帚自享
3、输肝沥胆→胆大心小→小子后生→生死骨肉→肉袒面缚→缚鸡弄丸→丸泥封关→关门大吉→吉日良时→时过境迁→迁莺出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顺孙→孙康映雪→雪花飘飘→飘蓬断梗→梗顽不化→化民成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木警枕→枕山栖谷→谷马砺兵→兵戎相见
4、输肝沥胆→胆战心慌→慌做一团→团花簇锦→锦瑟华年→年湮世远→远垂不朽→朽木生花→花遮柳掩→掩人耳目→目空余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小言大→大江南北→北门之寄→寄迹山林→林林总总→总角之交→交口称赞→赞口不绝→绝路逢生→生拖死拽→拽布拖麻→麻痺不仁
5、输肝沥胆→胆战心慌→慌做一团→团头聚面→面谀背毁→毁家纾国→国尔忘家→家徒四壁→壁垒森严→严气正性→性急口快→快刀斩麻→麻痺不仁→仁至义尽→尽诚竭节→节变岁移→移天换日→日饮亡何→何德堪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错彩镂金→金鼓连天→天命攸归→归真反璞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输肝沥胆”几个大字。
(2)高村乡北邙初中的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输肝沥胆”。
(3)晰宸哥哥给玉果和慧妍讲解了“输肝沥胆”的故事。
(4)小包不会写成语“输肝沥胆”的最后一个字。
(5)小磊写不出成语“输肝沥胆”的拼音。
成语出处
唐·李白《行路难》诗:『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腰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沥胆沥胆:[lìdǎn] 比喻竭诚效忠。披肝沥胆。沥胆订交。沥胆陈诉。
输输:shū 1、<动>运送;运输。《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动>交出;献纳。《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3、<动>失败。《群英会蒋干中计》:『昨日输了一陈,挫动锐气。』[输写] 倾吐。[输心] 输诚,表示真心。[输作] 因罪而降职而罚作苦役。
肝肝:gān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此外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沥沥:lì 1、<动>下滴。刘禹锡《聚蚊谣》:『露华滴沥月上天。』2、<动>以酒洒地而祭。杜光庭《虬髯客传》:『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3、<名>酒。《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
胆胆:dǎn(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热水瓶的胆。
输输:《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式朱切《集韵》《韵会》舂朱切《正韵》商朱切,□音鄃。《说文》委输也。《左传·僖二年》秦於是乎输粟□晋。《前汉·食货志》武帝置平准,都受天下委输。又《广韵》尽也。《左传·襄九年》魏绦请施舍,输积聚以贷。又隳也。《诗·小雅》载输尔载。《春秋·隐五年》郑人来输平。〈注〉输平,隳成也。又均输,官名。《桓宽·盐铁论》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物多苦恶,不偿其价,因置官以相绍运,故曰均输。又交输,衣之后垂者。《前汉·江充传》曲裾后垂交输。〈注〉割正幅,使一头狭若燕尾,垂之两旁,见于后也。又《正韵》俗谓胜负为输赢。又《广韵》伤遇切《集韵》舂遇切,□音戍。《广韵》送也。《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韵会》汉有三辅委输官。又经穴也。《史记·扁鹊传》五藏之输。〈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盖经穴也。
肝肝:《未集下·肉字部》《唐韵》古寒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寒切,□音干。《说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叶,右四叶,以胆为府,附脊第九椎为阳中,少阳通於春气。素问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释名》肝,干也。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大为干。《诗·大雅·或燔[音fán]或炙传》炙用肝。《礼·月令》其祀门,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训》肝为风。又《白虎通》肝之为言扞也。又肝楡,海外国名。《山海经》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沥沥:《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正韵》狼狄切,□音正。《说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又饮酒将尽余滴曰沥。《史记·滑稽传》时赐余沥。又沥液,微流也。《张衡·思□赋》漱飞泉之沥液。又淅沥,雨雪声。《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集韵》或作□。
胆胆:《未集下·肉字部》《集韵》荡旱切,音但。肉胆也。又当割切,音怛。臈胆,肥貌。又《广韵》徒干切《集韵》唐干切,□音坛。《广韵》口脂泽也。《正字通》俗以胆为胆,非。(胆)《唐韵》都敢切《韵会》《正韵》覩敢切,□音黵。《说文》连肝之府也。《广韵》肝胆。《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白虎通》胆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肝胆异趣,何以知相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无不色青目张者,是其效也。《史记·越世家》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前汉·张耳陈余传》将军瞋目张胆。〈注〉张胆,言勇之甚。《后汉·光武纪》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又《淮南子·精神训》胆为云。又《拾遗记》昆吾山有兽,食铜铁。吴国武库中兵刃俱食尽,得双兔,有铁胆,铸为双刃。又虫名。《博雅》胆蛇,青蠵也。又草名。《博雅》陵游,龙胆也。又拭治也。《礼·内则》桃曰胆之。〈注〉啖食治择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青滑如胆也。又姓。《吕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胆胥,已请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