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shū fú fú
成语简拼:SSF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舒舒服服
成语英文:comfortable成语日文のびのびと
成语解释
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感觉
近义词
舒舒坦坦
成语示例
(1)…很可以办了引见到省,出来候补。』我道:『我舒舒服服的事不干,却去学磕头请安作甚么。』继之想了一想道…——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吃了闲家的夹棍,天杠吃天杠,别十吃别十,吃得舒舒服服。』…——当代·金庸《鹿鼎记》
(3)…事加官进爵?最大的本事便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除此之外,老子的本事实在他妈的平常得紧。看来凡…——当代·金庸《鹿鼎记》
(4)…帝对这少年始终十分恩宠,自己血战而平台湾,他舒舒服服的在岛上闲居,功劳竟然还是他大,他封了二等侯,自…——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舒舒服服”几个大字。
(2)成语舒舒服服和「凄凄楚楚」一样,都是叠字成语。
(3)丑丑不会写成语“舒舒服服”的最后一个字。
(4)逗逗写不出成语“舒舒服服”,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5)和风吹拂,我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十分惬意。
(6)台北路学校的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舒舒服服”。
(7)永莉哥哥给我们讲了“舒舒服服”的故事。
(8)如果只有我自己舒舒服服的生活,那等我去了之后,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见我的父母。
(9)教授翻箱倒柜地找眼镜的时候,他的妻子却舒舒服服的坐在扶手椅上注视着整个场面。
(10)他在中年时期已是一位颇为成功的种植园主,足以过上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好日子。
(11)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
(12)我还留意让她过得舒舒服服,什么都不缺。
(13)你们既然要吃我,我想就要舒舒服服地吃。
(14)那是个你在哪里都可以舒舒服服地或坐或躺的家。
(15)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16)一天,小兔子洛珠坐在草堆上,舒舒服服晒着太阳。
(17)这块石头正好够舒舒服服地坐上两个人,我和另一位姑娘。
(18)他铺好厚厚的褥子,盖上软软的被子,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19)盥洗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水声,李志远正舒舒服服冲着淋浴。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成语故事
大观园内很久没有唱戏了,元春从宫里传命在清虚观打醮。王熙凤就约宝钗、宝玉、黛玉等去清虚观看戏。宝钗嫌天气太热不想去,王熙凤则说家里唱戏自己忙上忙下,没有舒舒服服的看过一回戏。贾母听后,表示愿意陪王熙凤前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舒服舒服:<轻>(1)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睡得很舒服。(2)能使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窑洞又舒服,又暖和。
舒舒:shū 1、<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舒。』2、<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服服:fú 1、<动>使用;用。《周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2、<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3、<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又] <动>穿衣服。《殽之战》:『秦伯素服效次,乡师而哭。』4、<动>穿戴;穿着。《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窥镜。』5、<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服剑一。』6、<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7、<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8、<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又] 向……屈服《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9、<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10、<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服何药?』
舒舒:《未集下·舌字部》《广韵》商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书。《说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扬子·方言》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又《广韵》缓也,迟也,徐也。《尔雅·释诂》舒,叙也。《诗·大雅》王舒保作。〈传〉舒,徐也。《释文》舒,序也。《礼·玉藻》君子之容舒迟。〈疏〉舒迟,间雅也。《淮南子·原道训》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注〉舒,详也。又《尔雅·释诂》绪也。〈注〉又为端绪。又《韵会》散也,开也。又国名。《诗·鲁颂》荆舒是惩。〈疏〉舒,楚之与国。《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注〉舒国,今庐江舒县。《韵会》唐置舒州,宋改安庆府。又《左传·襄二十三年》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注〉寿舒,莒地。又姓。唐舒元兴。又鼎名。《左传·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监。〈疏〉舒鼎,鼎名。又《博雅》月御谓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启旦,望舒曜景以灼夜。又《礼·内则》舒鴈翠,鹄鴞胖,舒凫翠。〈注〉舒鴈,鹅也。舒凫,鹜也。又《韵会》通作荼。《史记·建元以来侯表》荆荼是徵。〈注〉荼,音舒。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斵目必荼。〈注〉荼,读为舒。古文舒荼假借字。又《五音集韵》羊茹切。与豫同。《晋书·地理志》豫,饰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舒读作豫。又《韵补》叶商支切,音诗。《越采葛妇歌》增封益地赐羽奇,几杖茵蓐诸侯仪。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不能移。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断日必荼。)谨照原文断日改斵目。(《五音集韵》羊如切。与豫同。)谨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
服服:《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伏。《说文》作□。用也。一曰车右骑所以舟旋。从舟□声。《五经文字》《石经》变舟作月。《易·系辞》服牛乗[音chéng]马。〈疏〉服用其牛。《诗·郑风》两服上襄。〈笺〉两服,中央夹辕者。〈疏〉马在内两服者,马之上驾也。又《广韵》衣服。《易·讼卦》以讼受服。《书·舜典》车服以庸。又慑服也。《易·豫卦》□罚清而民服。《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从之。又五服。《书·益稷》弼成五服。〈传〉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礼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镇、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举六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九服也。又行也。《书·说命》旨哉说乃言惟服。〈传〉美其所言,皆可服行。又《管子·权修篇》上身服以先之。〈注〉服,行也。又职也。《书·旅獒》无替厥服。〈传〉使无废其职。又思也。《诗·周南》寤寐思服。〈传〉服,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注〉服者,思存之谓也。又治也。《诗·周南》服之无斁。〈笺〉服,整也。乃能整治之,无厌倦。又盛矢器也。《诗·小雅》象弭鱼服。〈笺〉矢服也。○按《周礼·夏官·司弓矢》作箙。郑注云:盛矢器也。又事也。《诗·大雅》昭哉嗣服。〈传〉服,事也。又习也。《前汉·鼂错传》服其水土。〈注〉服,习也。又姓。《后汉·服虔传》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人也。又鸟名。《史记·贾谊传》楚人命鴞曰服。〈注〉异物志有山鴞,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远飞,行不出域。又《广韵》蒲北切《集韵》鼻墨切《正韵》步墨切,□音仆。匐,或作服。《礼·檀弓》扶服救之。《释文》又作匍匐。又《仪礼·士冠礼》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韵补》服,叶鼻墨切。又《集韵》扶缶切,音负。《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牝服二柯。〈注〉牝服,长八尺,谓较也。郑司农云:牝服,谓车箱。服读曰负。又《集韵》弼角切,音雹。啼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