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ēn wàng bào
成语简拼:SEW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施恩望報
成语解释
给予别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施恩图报
反义词
施恩不望报
成语接龙
施恩望报→报仇雪耻→耻言人过→过街老鼠→鼠目麞头→头上安头→头上末下→下帷攻读→读不舍手→手到拿来
成语示例
(1)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儿闹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2)…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并无邪佞。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你若邪心不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彬睿哥哥给芯宁和碧华讲述了“施恩望报”的成语典故。
(2)唱唱不会写成语“施恩望报”的最后一个字。
(3)嘟嘟写不出成语“施恩望报”,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4)方官镇中学的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恩望报”。
(5)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施恩望报”几个大字。
(6)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
(7)别人帮助了自己,应感恩图报;自己帮助了别人,却不应施恩望报。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赵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并无邪佞。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恩施恩:[shī ēn] 给予帮助或好处。也说『施惠』。施恩于人而不图报。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恩恩:ēn 1、<名>恩惠;恩德。《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廖赏。』《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又] <动>施加恩德;好好相待。《童区寄传》:『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2、<名>恩宠;宠爱。《乐工罗程》:『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3、<名>恩情;情谊。《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4、<形>情谊深厚。柳宗元《种树郭橐[音tuó]驼传》:『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望望:wàng 1、<动>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动>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3、<动>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4、<名>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名>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 仰视的样子。
报报:bào 1、<动>断狱,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2、<动>报恩;报答。《陈情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动>报仇;报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动>答复;回信。《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西门豹治邺》:『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5、<动>到……去,前往。《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恩恩:《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痕切,音蒽。《说文》惠也。从心因声。《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为恩。又爱也,泽也。又《广韵》隐也,私也。又州名。汉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汉清河郡地,宋改恩州。又姓。前汉燕祭酒恩茂。《风俗通》□大夫成恩之后。又叶衣延切,音烟。《赵壹·穷鸟赋》鸟也虽顽,犹识旧恩。内以书心,外以告天。
望望:《辰集上·月字部》《唐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朢省声。《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又《诗·大雅》令闻令望。〈疏〉为人所观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赵岐注》惭愧之貌也。《朱传》去而不顾之貌。又《博雅》覗也。《韵会》为人所仰曰望。又责望。又怨望。又祭名。《书·舜典》望于山川。〈传〉皆一时望祭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义同。《诗·小雅》万夫所望。《释文》协韵音亡。又《释名》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易·小畜》月几望。《左传·桓三年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韵会》从壬,伪从王。《说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
报报:《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博耗切《集韵》《韵会》博号切,□保去声。复也,酬也,答也。《诗·郑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礼·郊特牲》报本反始。〈注〉谢其恩之谓报,归其功之谓反。《史记·范睢传》睚睚之怨必报。又告也。《前汉·吴王传》无文书,口报。《天宝遗事》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又犹合也。《礼·丧服小记》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又论囚曰报。《前汉·张汤传》爰书论讯鞫报。又下婬上曰报。《左传·宣三年》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嬀。〈注〉郑子,文公叔父子仪也。《汉律》婬季父之妻曰报。又与赴通。《礼·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报,读为赴,急疾之义。虞以安神,不可缓也。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