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zhuāng dǎ bàn
成语注音:ㄕㄨ ㄓㄨㄤ ㄉㄚˇ ㄅㄢˋ
成语简拼:SZD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梳妝打扮
成语英文:dress and make up成语德文Toilette machen
成语解释
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女性
近义词
梳洗打扮
成语示例
(1)开慧平时生活朴素,从不讲究梳妆打扮。▼李淑一《忽报人间曾伏虎》
(2)…为妇。谁知织女自嫁牛郎之后,贪欢眷恋,却又好梳妆打扮,每日只是梳头,再不去调梭弄织。天帝嗔怒,罚织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3)…三咀,你要去,快,梳洗,我唤轿儿抬你。』玉姐梳妆打扮,同老鸨出的门来。正见四个人,抬着一顶空轿。老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一声,问道:『里面有人么?』…——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爱华中学的完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梳妆打扮”。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梳妆打扮”几个大字。
(3)成语梳妆打扮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嘟嘟写不出成语“梳妆打扮”,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5)汇益哥哥给范萍和妃晏介绍了“梳妆打扮”的成语典故。
(6)君君不会写成语“梳妆打扮”的最后一个字。
(7)和世间所有的女人一样,梳妆打扮,是慈禧最感兴趣的事。
(8)开慧平时生活朴素,从不讲究梳妆打扮。见李淑一《忽报人间曾伏虎》。
(9)次日起身,黄善聪梳妆打扮起来,别自一个模样,与姐夫姐姐重新叙礼。
(10)第二天清晨,贵妃在行宫楼上梳妆打扮,推开窗子,一座白塔果真出现在眼前。
(11)而我,则应聘了殡仪馆化妆师的工作,替去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在人世间做最后的梳妆打扮。
(12)他从床底下爬出来,环视室内,室内整齐清洁,香气袭人,但并没有什么梳妆打扮的化妆用品。
(13)白娘子清早起身,在内房梳妆打扮,许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妻子,见她红娇娇的脸,乌光光的头,比以前更好看了。
(14)居民阮琼的女儿为精怪所迷惑,每到夜晚就特别梳妆打扮一番,好像等待什么人,必定有人来迎接贺喜,又说又笑,坦然自得。
(15)有一次,埃塞克斯从前线归来,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女王的卧室,而女王当时还没有梳妆打扮,暴露给情人的是完完全全的本来面目。
(16)当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打扮打扮:[dǎbɑn] 修饰外表。打扮素净。――《西厢记》。
梳妆梳妆:[shūzhuāng] 妇女梳洗打扮。她急急忙忙地进行梳妆打扮,一会就打扮完了。
梳梳:shū(1)(梳儿)梳子:木梳。(2)梳理:梳头洗脸;她梳着两根粗辫子。
妆妆:zhuāng 1、<动>打扮。《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名>妇女用的脂粉、衣物等装饰物。《木兰诗》:『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3、<动>通『装』,装作。《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只妆着睡着。』[妆点] 妆饰点缀。
打打:一、1、dǎ(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门;打鼓;打铁。(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碗打了;鸡飞蛋打。(3)殴打;攻打:打架;打援。(4)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官司;打交道。(5)建造;修筑:打坝;打墙。(6)制造(器物、食品)。如:打刀;打烧饼。(7)搅拌:打卤;打糨子。(8)捆:打包裹;打铺盖卷儿;打裹腿。(9)编织:打草鞋;打毛衣。(10)涂抹;画;印:打蜡;打个问号;打墨线;打格子;打戳子;打图样儿。(11)揭;凿开:打开盖子;打冰;打井;打眼儿。(12)举;提:打旗子;打灯笼;打伞;打帘子◇打起精神来。(13)放射;发出:打雷;打炮;打信号;打电话。(14)付给或领取(证件)。如:打介绍信。(15)除去:打旁杈。(16)舀取:打水;打粥。(17)买:打油;打酒;打车票。(18)捉(禽兽等)。如:打鸟;打鱼。(19)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20)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2、dǎ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他打门缝里往外看。二、dá量词,十二个叫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扮扮:bàn(1)化装成(某种人物)。如:《逼上梁山》里他扮林冲。(2)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如:扮鬼脸。
梳梳:《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疏。《说文》理发也。《徐曰》梳之言导也。《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文选》作梳,《汉书》作疏。又《博雅》经梳谓之枃。《广韵》栉也。《释名》梳,言其齿疏也。《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集韵》或作□、□。又《古音转注》设竹切,音束。妆梳也。《刘禹锡·正阳书事诗》容颜本南国,妆梳学西京。
妆妆:《丑集下·女字部》《广韵》《集韵》侧羊切《正韵》侧霜切,□音庄。《说文》饰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靓妆刻饰。《后汉·梁冀传》冀妻孙寿,美而善为疾态,作愁眉啼妆。《天宝遗事》妃□施粉于两颊,号泪妆。识者以为不祥。《通监》周天元帝禁天下妇女施粉黛,皆黄眉黑妆。从女,牀省声。俗作粧娤。
打打:《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击也。从手丁声。《谷梁传·宣十八年》邾人戕缯子于缯,梲杀也。〈注〉谓捶打。音顶。又《六书故》都假切《韵会》《正韵》都瓦切。《正韵笺》打字通音当作都那切,如读都瓦切,不成声矣。◎按打与挞同义。杨慎曰:尚书挞音人声,又转上声。俗用打为挞,然从挞转音,亦未合。今读德马切,答上声为正。《北史·张彝传》羽林武贲将几千人,至尚书省,以瓦石击打公门。又白打,球采名。《蹴踘谱》每人两踢名打二,曳开大踢名白打。《韦庄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间分白打钱。又《唐韵》德冷切《集韵》《韵会》都冷切,□读与等近。义同。又《欧阳修·归田录》打字当滴耿切。○按《字汇》误改音滴。又《项氏家说》俗助语每与本辞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打听、打量、打睡,无非打者。
扮扮:《卯集中·手字部》《广韵》《正韵》房吻切《集韵》《韵会》父吻切,□音愤。《说文》握也。一曰动也。又《唐韵》方吻切《集韵》府吻切,□音粉。义同。《史记·货殖传注》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汤,燖羊胃,以椒姜扮之讫,暴使燥,谓之脯。或作□。又《广韵》符文切《集韵》方文切,□音分。义同。又幷[同并]也。《战国策》恐其伐秦之疑也。又身自丑於秦扮之。〈注〉言合诸国。《扬子·太□经》地则虚三,以扮天十八也。又《集韵》敷文切,音芬。义同。又《唐韵》晡幻切《集韵》博幻切,□班去声。《中原雅音》装扮也。今俗以装饰为打扮。又《集韵》虎买切。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