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庸愚钝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yōng yú dùn成语简拼:SYY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疏庸愚鈍
成语解释
疏庸:懒散。懒散愚笨。
成语造句
(1)非儿写不出成语“疏庸愚钝”的拼音。
(2)灏铭叔叔给丹艳和懿湉讲了“疏庸愚钝”的历史故事。
(3)江南乡初级中学的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疏庸愚钝”。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疏庸愚钝”几个大字。
(5)小花不会写成语“疏庸愚钝”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庸愚钝,孤陋寡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疏疏:shū 1、<动>疏导;疏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2、<动>分;分散。《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3、<动>疏远。《屈原列传》:『王怒而疏屈平。』[又] 〈名〉疏远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4、<形>稀疏。《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形>少;稀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6、<形>粗疏。《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疏矣。』7、<名>粗糙的米。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8、<动>分条陈述。《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9、<名>给皇帝的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10、<名>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11、〈名〉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疏狂] 狂放不羁的样子。[疏俗] 远方风俗。
庸庸:yōng 1、<动>任用。《国语·吴语》:『王其无庸战。』2、<动>受雇用。《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3、<名>受雇用的人。《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4、<形>平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5、<副>难道;岂。《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中佼佼] 指常人中较突出的。
愚愚:yú 1、<形>愚昧;愚蠢。《陌上桑》:『使君一何愚。』[又] <形使动>使……愚昧。《过秦论》:『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名>愚人。《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代>自称的谦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愚鲁] 笨拙迟钝。
钝钝:dùn 1、<形>不锋利;不锐利。《荀子·性恶》:『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2、<形>心性迟钝;不灵活。刘勰《文心雕龙》:『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这里的『钝』也是自谦之词。[钝眊] 衰颓。
疏疏:《午集上·疋字部》《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梳。《说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注〉越,瑟底孔也。画疏之,使声迟也。〈疏〉疏,通也。使两头孔相连而通,孔小则声急,孔大则声迟。《经解》疏通知远。又远也。《诗·大雅》予曰有疏附。〈传〉率下亲上曰疏附。〈笺〉疏附,使疏者亲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又麤也。《诗·大雅》彼疏斯粺。〈笺〉疏,麤也。谓粝米也。《礼·玉藻》客飧,主人辞以疏。〈注〉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记·黥布传》疏爵而贵之。又稀也。《谷梁传·隐八年》庚辰大雨雪。〈传〉志疏数也。〈疏〉远者为疏,近者为数也。《礼·祭义》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楚辞·九歌》疏缓节兮安歌。〈注〉使曲节希缓,而安音清歌。又治也。《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注〉疏治也。又刻也。《礼·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庙饰也。〈疏〉疏,刻也。屛,树也。谓刻於屛树,为云气蛊兽也。〈又〉殷以疏勺。〈注〉疏,通刻其头。《后汉·梁冀传》窗牖皆绮疏青琐。〈注〉镂为绮文也。又画也。《管子·问篇》大夫疏器。〈注〉疏,饰画也。《何晏·景福殿赋》罗疏柱之汨越。〈注〉疏柱,画柱也。又彻也。《晋语》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注〉蔬,彻也。又布也。《楚辞·九歌》疏石兰兮为芳。〈注〉疏,布□也。又大也。《扬子·太□经》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注〉疏,大也。又菜也。与蔬同。《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八曰臣妾,聚敛疏材。〈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疏不熟曰馑。《释文》菜也。又《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注疏材,草木有实者。又《淮南子·道应训》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注〉疏,徒跣也。又扶疏,枝叶盛貌。《扬子·太□经》见小勿用,以我扶疏。〈注〉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又《正韵》渠疏杷也。又疏跃,布散也。《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枝,皆本于一根,而条循千万也。又疏疏,衣服盛貌。《韩诗外传》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又《扬子·太□经》谷不谷,失疏数。〈注〉疏数,不平也。又姓。汉疏广,疏受。又国名。《潜夫论》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又山名。《山海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注〉按文中子云: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即斯山也。又鸟名。《礼·曲礼》雉曰疏趾。〈疏〉雉肥则两足开张,趾相去疏也。又兽名。《山海经》带山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又《韵会补》与梳通。扬雄,头蓬不暇梳。又《集韵》孙租切,音苏。粗也。又《广韵》所助切《正韵》所故切,□音数。条□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又记注也。又《韵补》叶山宜切,音诗。《刘章·耕田歌》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考证:(《周礼·天官·大冢宰》)谨照原文省冢字。(《地官·稍人》疏材木材。〈注〉凡畜聚之物,瓜瓠葵芋御冬之具。)谨按此委人非稍人。凡畜聚之物乃经文非注文。瓜瓠葵芋御冬之具乃畜聚之物四字之注非疏材二字之注。谨照原文改为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注疏材,草木有实者。(《礼·檀弓》雉曰疏趾。)谨照原书檀弓改曲礼。
庸庸:《寅集下·广字部》《唐韵》《广韵》余封切《集韵》《类篇》《韵会》余封切,□音容。《说文》庸,用也。《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传〉将登用之。《庄子·齐物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又《尔雅·释诂》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书·臯陶谟》自我五礼有庸哉。〈传〉用我五等之礼接之,使有常。又《玉篇》功也。《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传〉庸,功也。《晋语》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注〉国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五曰保庸。〈注〉安有功者。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又《尔雅·释诂》劳也。〈疏〉谓劳苦。又《释训》庸庸,劳也。〈疏〉有功庸者皆劳也。《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庸。〈笺〉庸,劳也。又《广韵》和也。《礼·中庸疏》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又《集韵》愚也。《史记·周勃传》才能不过凡庸。又岂也。《左传·庄十四年》庸非贰乎。《前汉·文帝纪赐尉佗书》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又租庸赋法。《唐书·食货志》用民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又水庸。《礼·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注〉水庸,沟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又国名。《左传·文十六年》楚灭庸。〈注〉庸,今上庸县,属楚之小国。又庸浦,地名。《左传·襄十三年》战于庸浦。又姓。《姓谱》庸国子孙,以姓为氏。《前汉·儒林传》胶东庸生。又与鄘通。《前汉·地理志》迁邶庸之民於□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按《毛诗》作鄘。又与墉通。《诗·大雅》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注〉庸,城也。《礼·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注〉附庸,小城也。又与佣通。《前汉·栾布传》穷困卖庸於齐。〈注〉师古曰:谓庸作受顾也。《司马相如传》与庸保亲作。〈注〉师古曰庸即谓赁作者保谓庸之可信任者也。又与镛通。《诗·商颂》庸鼓有斁。〈传〉大钟曰庸。又叶于方切,音央。《□琳·车渠椀赋》廉而不刿,婉而成章。德兼圣哲,行应中庸。考证:(又与鄘通。《前汉·地理志》迁邶鄘之名於□邑,故邶鄘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谨照原文两鄘字□改庸。名改民。(《前汉·栾布传》穷困卖庸与齐。)谨照原文与改於。
愚愚:《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麌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正韵》牛俱切,□音虞。戆也,闇也,蒙也,昧也,蠢也,钝也,愗也,滞也,固也,蔽也,冥也。一曰愚之言寓也,无所为,若寄寓然。《荀子·修身篇》非是是非之谓愚。又《山海经》天愚,神名。居苦山东堵山。又姓。又叶鱼侯切,音吽。《华窍自责文》圣恩雨注,哀弃其尤。猥命草对,润被下愚。从心从禺。禺,猴属,兽之愚者。
钝钝:《戌集上·金字部》《唐韵》《韵会》徒困切《正韵》杜困切,□音遯。《说文》錭也。又《玉篇》顽钝也。《史记·□丞相世家》士之无耻顽钝嗜利者,亦多归汉。又《正字通》凡质鲁者曰钝。《前汉·鲍宣传》臣宣呐钝于辞。又《广韵》不利也。《前汉·贾谊传》莫邪为钝兮。《□琳·檄吴文》兵不钝锋。又《博物志》宝刃名。钝钩,欧冶子所作。又《淮南子·览冥训》钝闷以终。〈注〉钝闷,无情也。又通作顿。《贾谊·治安策》芒刃不顿。《前汉·翟方进传》迟顿不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