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cǐ shī bǐ
成语简拼:SCS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守此失彼
近义词
[同]顾此失彼
成语接龙
1、守此失彼→彼此一时→时羞之奠→奠枕而卧→卧榻鼾睡→睡多梦长→长安道上→上智下愚→愚公移山→山遥路远→远交近攻→攻乎异端→端倪可察→察见渊鱼→鱼肉乡里→里生外熟→熟魏生张→张冠李戴→戴鸡佩豚→豚蹄穰田→田父献曝→曝鳃龙门→门生故旧→旧愁新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始若一→一定不易→易如反掌→掌上明珠→珠光剑气→气焰嚣张→张冠李戴→戴发含齿→齿如编贝→贝锦萋菲→菲食卑宫→宫车晏驾→驾尘彍风→风清月朗→朗目疏眉→眉眼高低→低唱浅斟→斟酌损益→益无忌惮→惮赫千里→里勾外连→连枝比翼→翼翼小心→心到神知→知几其神→神情自若→若即若离→离削自守→守死之志→志冲斗牛→牛骥同皂→皂白不分→分庭伉礼→礼贤下士
2、守此失彼→彼此一时→时殊势异→异端邪说→说亲夺席→席势凌人→人烟稠密→蜜口剑腹→腹心之疾→疾风暴雨
成语示例
(1)《隋书·卷五七·薛道衡列传》:『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源)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守此失彼”几个大字。
(2)毕叔叔给外甥介绍了“守此失彼”的成语典故。
(3)点点写不出成语“守此失彼”的拼音。
(4)汾河中学的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此失彼”。
(5)小笨不会写成语“守此失彼”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此此:cǐ 1、指示代词,与『彼』相对。《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鸿门宴》:『此天子气也。』2、这样;这般。指代事物或行为的状态、程度。《庖丁解牛》:『善哉!技盍至此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就;这样就。《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失失:shī 1、<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失边和。』2、<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失道。』3、<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失。』5、<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彼彼:bǐ 1、<代>那,那个,与『此』相对。《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2、<代>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谋攻》:『知彼知彼,百战不殆。』[又] 他,他们。《韩非子·说疑》:『彼又使谲诈之士。』3、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此此:《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雌氏切《集韵》《韵会》浅氏切,□音佌。《说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尔雅·释诂疏》此者,彼之对。《诗·周颂》在彼无恶,在此无斁。《老子·道德经》去彼取此。又《六书故》此犹兹也,斯也。《大学》此谓知本。
失失:《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质切,音室。得之反。《说文》纵也。一曰错也,过也,遗也。《书·泰誓》时哉弗可失。《杜甫诗》虽乏谏诤资,恐君有遗失。又《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与□同。《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六书本义》与佚轶通。又《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试。《应桢华·林园集诗》示武恐荒,过亦为失。凡厥羣后,无懈于位。
彼彼:《寅集下·彳字部》《唐韵》补委切《集韵》补靡切,□□上声。《说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对此之称。《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礼·檀弓》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又外之之词。《论语》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无足称也。又《广韵》□也,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