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zú shī cuò
成语注音:ㄕㄡˇ ㄗㄨˊ ㄕㄧ ㄘㄨㄛˋ
成语简拼:SZS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手足失措
成语解释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指慌乱
近义词
[同]手足无措
反义词
从容不迫
成语接龙
1、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第成名→名公钜人→人神同嫉→嫉贤妒能→能者多劳→劳思逸淫→淫辞秽语→语不惊人→人急智生→生龙活现→现身说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耳骇目→目无余子→子为父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照情交→交相辉映→映雪读书→书声琅琅→琅嬛福地
2、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第成名→名满天下→下笔成文→文质彬彬→彬彬文质→质伛影曲→曲意承迎→迎刃冰解→解衣抱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色佳人→人事不省→省烦从简→简丝数米→米粒之珠→珠宫贝阙→阙一不可→可泣可歌→歌舞升平
3、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第成名→名声过实→实蕃有徒→徒子徒孙→孙庞斗智→智周万物→物议沸腾→腾空而起→起早挂晚→晚生后学→学书学剑→剑拔弩张→张袂成阴→阴谋诡计→计功谋利→利用厚生→生上起下→下马看花→花衢柳陌→陌路相逢→逢山开道→道不拾遗→遗芬余荣
4、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深祸速→速战速决→决一死战→战战兢兢→兢兢干干→干浄利落→落落穆穆→穆如清风→风尘之惊→惊魂动魄→魄散魂飞→飞沙走石→石沉大海→海内鼎沸→沸反盈天→天兵天将→将信将疑→疑鬼疑神→神魂颠倒→倒峡泻河→河不出图
5、手足失措→措手不及→及时行乐→乐而不厌→厌闻饫听→听天安命→命辞遣意→意气相得→得意忘言→言归于好→好骑者堕→堕甑不顾→顾影弄姿→姿意妄为→为小失大→大张声势→势成骑虎→虎视耽耽→耽惊受怕→怕硬欺软→软红香土→土鸡瓦犬→犬吠之警→警愦觉聋→聋者之歌
成语示例
(1)《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2)雪香凝眸视之,真是天上少有、人间难寻。一时目迷魂飞,手足失措。▼清·曹梧冈《梅兰佳话》第六段
(3)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手足失措”几个大字。
(2)成语手足失措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大勇写不出成语“手足失措”的拼音。
(4)吉尔格郎乡中学的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足失措”。
(5)滕叔叔给他的外甥囡和小女儿讲了“手足失措”的故事。
(6)小波不会写成语“手足失措”的最后一个字。
(7)前往仪征市大仪中学的火车上,长慧哥哥给兰秋和育彤讲解了『手足失措』的故事。
(8)忽然,他放声大哭起来,越哭越凶,越哭越惨,弄得曾国藩和满船人手足失措,歌女和琴师吓得赶快停住。
(9)雪香凝眸视之,真是天上少有、人间难寻。一时目迷魂飞,手足失措。见清·曹梧冈《梅兰佳话》第六段。
(10)陈春燕大大方方,口齿清楚,完全不像以前那几个,要么是吓得手足失措,要么是扭扭捏捏,半天答不出一句话。
成语出处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己惭靦,手足失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失措失措:举动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失措;仓惶失措。
手足手足:(1)指举动、动作。(2)比喻弟兄:情同手足。
手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足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失失:shī 1、<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失边和。』2、<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失道。』3、<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失。』5、<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措措:cuò 1、<动>放置;安放。《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王符《潜夫论·德化》:『放之大荒之外,措之幽冥之内。』(放:驱逐。大荒:边远的地方。幽冥:昏暗的地方。)这个意义又写作『厝』。2、<动>施行。《周易·系辞上》:『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又] 处理,置办。《宋史·徽宗纪》:『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措置。』3、<动>废弃;放弃。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措也。』4、通『错』。交错;间杂。《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外] 迫貉路,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zé通『笮』。压。《史记·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与争门,措指。』(指:手指。)[措大] 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措身] 也作『厝身』。安身;置身。《后汉书·郎顗传》:『人贱言废,当受诛罚,征营惶怖,靡知措。』[措手] 也作『厝手』。着手处理;插手。《晋书·刘弘传》:『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措地。』[措意] 注意;着意;留意。王充《论衡》:『用心措,何其不平也?』[措置] 安放;处理。《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躇无所措,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
手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足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失失:《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质切,音室。得之反。《说文》纵也。一曰错也,过也,遗也。《书·泰誓》时哉弗可失。《杜甫诗》虽乏谏诤资,恐君有遗失。又《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与□同。《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六书本义》与佚轶通。又《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试。《应桢华·林园集诗》示武恐荒,过亦为失。凡厥羣后,无懈于位。
措措:《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仓故切,音醋。《说文》措,置也。《广韵》举也,投也。《增韵》施布也。《易·系辞》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礼·礼器》措则正,施则行。又《中庸》故时措之宜也。〈疏〉措犹用也。又委置也。《礼·中庸》学之弗能,弗措也。〈疏〉言学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废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如将废措。〈注〉措,犹顿也。《前汉·文帝纪赞》几於□措。〈注〉民不犯法,无所□也。又《集韵》《韵会》□侧格切,音窄。追捕也。《前汉·王莽传》迫措青徐盗贼。又与笮同。迫笮也。《史记·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争门措指。〈注〉为门扉所笮。又《集韵》七迹切,音碛。与刺通。穿也,伤也。本作□。《汉书》亦作厝。通作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