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时力民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shí lì mín成语简拼:SSL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守時力民
成语解释
守时:顺时行事;力民:使人民尽力。指顺应时势采取能使人民尽力的措施。
成语接龙
守时力民→民无噍类→类同相召→召之即来→来而不拒→拒谏饰非→非同小可→可歌可泣→泣歧悲染→染翰操纸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守时力民”几个大字。
(2)常山县青石初中的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时力民”。
(3)蒙蒙不会写成语“守时力民”的最后一个字。
(4)淼淼写不出成语“守时力民”的拼音。
(5)知隆大哥哥给静凤和乃鸣讲了“守时力民”的典故。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守时守时:[shǒushí] 遵守规定的时间。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时时:shí 1、<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名>时代。《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6、<名>时事;时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8、<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时而动。』9、<名>时运。《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10、<副>按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2、<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力力:lì 1、<名>力气;气力。《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名>能力;力量。《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3、<名>威力;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名>武力。《项羽本纪赞》:『欲以力征经营天下。』5、<名>人力;劳力。《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6、<名>功劳。《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7、<动>尽力;用力。《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民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时时:《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旹《唐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音莳。《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间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又〉三月而为一时。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乾时。〈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
力力:《子集下·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林直切,陵入声。《说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增韵》筋,力气所任也。《礼·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又《韵会》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孟子》圣人既竭目力焉,既竭耳力焉。又《韵会》物所胜亦曰力。《家语》善御马者均马力。《杜甫·张旭草书诗》溟涨与笔力。又勤也。《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前汉·司马迁传》力诵圣德。〈注〉师古曰:力,勤也。又《礼·坊记》食时不力珍。〈注〉力,犹务也。又《后汉·铫期传》身被三创,而战方力。〈注〉力,苦战也。又病甚曰力。《唐书·汲黯传》臣犬马病力。又为人役者曰力。《晋·陶潜·与子书》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又姓。《韵会》黄帝佐力牧之后。又《韵补》叶力蘖切,苓入声。《苏轼·香积寺诗》此峯独苍然,感荷祖佛力。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民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620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山海经》。又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见《穷神秘苑》。又姓,见《姓苑》。又叶邻知切,音离。《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烦下民。又叶弥延切,音眠。《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