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无措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zú wú cuò成语注音:ㄕㄡˇ ㄗㄨˊ ㄨˊ ㄘㄨㄛˋ成语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简拼:SZW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手足無措成语辨形措,不能写作『错』。
成语英文:scratch one's head成语日文手も足もでない,周章狼狽(しゅうしょうろうばい)である成语德文weder aus noch ein wissen
成语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成语释义
『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错』。『错』通『措』。『手足无措』指手脚无处安放。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语本《论语·子路》。△『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名正言顺』
成语辨析
一、[同]『手足无措』及『六神无主』都是用於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异]『手足无措』用於形容行为举止的慌乱;『六神无主』用於形容心理状态的慌乱。二、手足无措与『不知所措』有别:手足无措侧重于形容举动慌乱;『不知所措』侧重于形容神情紧张;没有主意。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类]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例](1)喜欢朝令夕改的主管,常常使得下属手足无措。(2)突遇家中变故,谁都难免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3)今天上课时,老师突然请他发表意见,让他手足无措。(4)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他被吓得愣在当场,手足无措。(5)这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所以个个都显得手足无措。(6)他记得初当老师时,第一次作家庭访问,紧张得手足无措。(7)接到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没有心里准备,反倒教我手足无措。(8)老师突然宣布下一节课要考试,学生们面面相觑,手足无措。(9)平日养成应变的能力,才不会在遇到事情时手足无措、失去方寸。(10)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质疑,只见他频频拭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二、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慌乱。
近义词
莫措手足、手脚无措、手足靡措、手足失措、无所措手、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六神无主、张皇失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魂不守舍、惊慌失措、七手八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计无所出、无计可施、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局促不安、无所措手足、措手不及、猝不及防、狼狈不堪
反义词
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应付自如、临危不乱、慢条斯理
关联成语
手足靡措、手足失措、手脚无措、莫措手足、无所措手
成语接龙
1、手足无措→措手不及→及宾有鱼→鱼水深情→情窦初开→开门延盗→盗锺掩耳→耳红面赤→赤心报国→国无宁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门败户→户枢不蠹→蠹国病民→民贵君轻→轻言轻语→语不惊人→人事不知→知止不辱→辱国丧师→师心自是→是非曲直→直眉怒目→目瞪舌挢
2、手足无措→措手不及→及宾有鱼→鱼死网破→破门而入→入邦问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蔬食→食毛践土→土洋结合→合盘托出→出人意外→外宽内明→明升暗降→降龙伏虎→虎背熊腰→腰缠万贯→贯颐奋戟→戟指嚼舌→舌敝唇焦→焦眉愁眼→眼约心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
3、手足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舌摇唇→唇鎗舌剑→剑拔弩张→张本继末→末节细行→行成于思→思不出位→位极人臣→臣门如市→市井之徒→徒费唇舌→舌桥不下→下落不明→明廉暗察→察察为明→明窗净几→几次三番→番来覆去→去故纳新→新仇旧恨→恨海难填
4、手足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荣滋长→长安道上→上楼去梯→梯山栈谷→谷马砺兵→兵多者败→败材伤锦→锦衣玉食→食不充饥→饥渴交攻→攻守同盟→盟山誓海→海外奇谈→谈笑封侯→侯门如海→海怀霞想→想望丰采→采薪之患
5、手足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苫枕草→草长莺飞→飞鸿踏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龙车水→水土不服→服低做小→小屈大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冬瘦年→年衰岁暮→暮鼓朝钟→钟鸣鼎食→食不求甘→甘居人后→后海先河→河溓海晏
成语示例
(1)《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真个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三官)不觉住了一个多月。…急得家人王定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那官儿听说是一个绝不相识的外国人来拜望,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连忙请到花厅相会。』
(3)《红楼梦·第八三回》:『只听薛姨妈忽然叫道:「左胁疼痛的很!」说着,便向炕上躺下。吓得宝钗、香菱二人手足无措。』
(4)《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
(5)《陈书·卷六·後主本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6)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手足无措。▼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7)金·刘志渊〈大江东去·人生最贵〉词:『前程路险,到时手足无措。』
(8)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质疑,只见他频频拭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9)平日养成应变的能力,才不会在遇到事情时手足无措、失去方寸。
(10)老师突然宣布下一节课要考试,学生们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11)接到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没有心里准备,反倒教我手足无措。
(12)他记得初当老师时,第一次作家庭访问,紧张得手足无措。
(13)这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所以个个都显得手足无措。
(14)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他被吓得愣在当场,手足无措。
(15)今天上课时,老师突然请他发表意见,让他手足无措。
(16)突遇家中变故,谁都难免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17)喜欢朝令夕改的主管,常常使得下属手足无措。
(18)…彬彬有礼地与媳妇打了招呼,进了厢房。媳妇完全手足无措地坐在炕边上,怯怯地瞅着做梦都在颤抖的丈夫,却说…——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19)…分说,拉了就走,幸得人多拦住了。然而大家终是手足无措的。急寻那眼线的,不提防被他逃走去了。这里便闹到…——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在解决离婚带来的冲击时,那些最有可能离婚的人士更显得手足无措,特别是涉及到孩子问题时,”阿玛托说。
(2)Sennhauser认为,尽管选举之后政府面对最初骚动时手足无措,但他们现在对这些技术的使用愈加纯熟。
(3)北戴河艺术学校的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足无措”。
(4)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手足无措”几个大字。
(5)变化速度之快,令统计工作手足无措。
(6)但财政大臣计划中主要弱点就是他对那里要削减开支仍手足无措。
(7)但是,最初在北京的几月委实让人感到手足无措。
(8)当局在经历了几小时的手足无措之后,印度的特别突击队——国家安全部队——接到反恐任务。
(9)对于加拿大的报告,人们并不像预想那样手足无措。
(10)该声明让投资者觉得憋屈和手足无措。
(11)麦子写不出成语“手足无措”,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12)萌萌不会写成语“手足无措”的最后一个字。
(13)那些挑战暴君的勇敢的年轻理想主义者,让曾经标榜自己在外交政策方面务实的人陷入了手足无措和难堪的境地。
(14)你也许会觉得你好像在沙漠中漫无目的,不知方向地游荡,而且你手足无措,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15)女孩还声称她患有脑肿瘤和羊角风,让这位老师手足无措。
(16)排序然后逐条处理。手足无措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尝试避免。
(17)如果那些已经高度网络化的国家的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那么那些刚刚在网络之路起步的国家在面临这种威胁时可参照的智力成果和相关认识就更少了。
(18)他立刻又开始有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他在女人面前总有这种窘态,即使那女人对他只是隐约有些微吸引力。
(19)我刚到达的时候完全手足无措了,我在路上花了超过24小时,已经精疲力竭。
(20)我看到过太多的销售专家都已经手足无措,并且远远偏离了基础。
(21)我们记忆中的网站和在线服务的数量正日益增加,有时让人有点手足无措。
(22)一直以来我都对该在那些零散小块的时间里做些什么感到手足无措。
(23)以我天赋来看,做这种梦的原因是昭然若揭的。如果你梦到迷路或是手足无措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迷失感或是手足无措的感觉。
(24)殷叔叔给他的外甥囡和小外甥讲述了“手足无措”的成语故事。
(25)在街上慢慢接近女孩这个举动会让许多男孩手足无措,但这并不是无法办到的事。
(26)这就让你在思想上为将来的事提前做好了准备,而不会因突如其来的事情感到手足无措。
(27)这时我感觉到你不认识我。我开始手足无措,四肢凌乱起来。
(28)这样不但将会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政治利益,美军也不会感到手足无措。
成语出处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成语典源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注](1)典故或见於《礼记·仲尼燕居》。(2)错:通『措』,安置。[参]《礼记·仲尼燕居》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错於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於众也。』
成语典故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後,卫人立蒯聩(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於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尽失其应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脚。』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於《论语·子路》。後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