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shēn rú yù
成语简拼:SSR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守身如玉
成语解释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坚守节操
近义词
守身若玉、洁身自好
反义词
同流合污
成语接龙
1、守身如玉→玉汝于成→成败兴废→废然而返→返观内照→照人肝胆→胆壮气粗→粗枝大叶→叶公好龙→龙鬼蛇神→神眉鬼道→道德文章→章决句断→断长补短→短衣匹马→马上墙头→头重脚轻→轻言软语→语短情长→长谈阔论→论千论万→万马奔腾→腾云驾雾→雾散云披→披文入情
2、守身如玉→玉食锦衣→衣冠济济→济世救人→人不自安→安如太山→山穷水断→断发文身→身名俱败→败于垂成→成败利钝→钝学累功→功高盖世→世道人情→情见乎辞→辞严谊正→正直无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澜老成→成千成万→万夫莫当→当世无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
3、守身如玉→玉软花柔→柔远能迩→迩安远至→至诚高节→节哀顺变→变化无穷→穷猿失木→木本水源→源头活水
4、守身如玉→玉友金昆→昆山片玉→玉质金相→相视莫逆→逆取顺守→守正不阿→阿谀逢迎→迎新弃旧→旧雨重逢
成语示例
(1)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2)…这个病,是一定要死的了?』端甫道:『他从此能守身如玉起来,好好的调理两个月后,再行决定。你可知他一面…——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寥,一个本非贞女,一个也不是君子;一个既不会守身如玉,另一个也不肯坐怀不乱,自不免结下些露水姻缘。这…——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成语「守身如玉」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单堤哥哥给其凤和丈琪介绍了“守身如玉”的成语典故。
(3)戈明达宝丽不为所动,笑道:“小女子至今守身如玉,只为等待幽大人的宠幸。”
(4)涵涵写不出成语“守身如玉”,所以昨天考试仅仅考了99分。
(5)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守身如玉”几个大字。
(6)青年怎样才能守身如玉?那就只有遵从你的言语。
(7)他们的结论是:对于年轻的单身美国人而言,浪漫婚约的现代版规则“很明显地在偏袒男人”并惩罚想结婚的女人---特别是那些想为婚姻守身如玉的女人。
(8)我能在性方面给你忠告,但不能让你守身如玉。
(9)西城镇和安中学的北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身如玉”。
(10)小蕊不会写成语“守身如玉”的最后一个字。
(11)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每个守身如玉的好姑娘都有个独角兽爱人。
(12)…别是那些想为婚姻守身如玉的女人。
(13)其意在教人节制物欲,修身养性,端正操守,守身如玉。
(14)就说和春淦谈恋爱的这几年吧,红粉一直守身如玉,老天爷都可以作证。
(15)但任她多方挑逗,百般逼迫,他竟守身如玉,好似鲁男子一般,见色不乱。
(16)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17)两人旅途寂寥,一个本非贞女,一个也不是君子;一个既不会守身如玉,另一个也不肯坐怀不乱,自不免结下些雾水姻缘。
(18)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作,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作好色贪淫更可恶。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守身守身:[shǒushēn] 保持自身的节操。守身如玉。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身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如如:rú 1、<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2、<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3、<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4、<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5、<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6、<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7、<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如勿伤。』8、<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9、<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0、<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1、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身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如如:《丑集下·女字部》《唐韵》人诸切《集韵》《韵会》《正韵》人余切,□音鴽。《说文》从随也。一曰若也,同也。《书·舜典》如五器,如岱礼,如初,又然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前汉·扬雄传》雄家产不过十金,晏如也。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齐。见《左传》。《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又月名。《尔雅·释岁》二月为如。又语助辞。《论语》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县名。《前汉·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还释兵凉如。又肥如,古国名,在辽西郡。《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罗氏,攺为如氏,见《统谱》。又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见《道院集》。又真如,有变易性相,如如常住不迁,□见《禅灯录》。又□如,兽名。瞿如,鸟名。□见《山海经》。又通作而。《前汉·五行志》引左传,星陨如雨。〈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又《广韵》人恕切《集韵》《韵会》如倨切,□音茹。《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音zhòng]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注〉举去声。又《集韵》《类篇》□乃个切,音那。亦若也。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