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jīng dá quán
成语简拼:SJD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守經達権
成语解释
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死板
成语接龙
1、守经达权→权衡利弊→弊绝风清→清汤寡水→水陆毕陈→陈辞滥调→调唇弄舌→舌剑唇枪→枪烟炮雨→雨过天青→青蝇之吊→吊尔郎当→当头棒喝→喝西北风→风流人物→物极将返→返邪归正→正人君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勇双全→全军覆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熙累洽
2、守经达权→权均力齐→齐心协力→力钧势敌→敌惠敌怨→怨气冲天→天高地下→下逐客令→令行禁止→止暴禁非→非我族类→类聚群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傍倚刀→刀耕火种→种玉蓝田→田翁野老→老马为驹→驹留空谷
3、守经达权→权均力齐→齐人攫金→金石之坚→坚韧不拔→拔山扛鼎→鼎足三分→分星擘两→两叶掩目→目眐心骇
4、守经达权→权宜之策→策名就列→列土分茅→茅茨土阶→阶前万里→里丑捧心→心如金石→石赤不夺→夺人所好
成语示例
(1)姑娘,不必动气了,我方才是一时迂执,守经而不能达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守经达权”几个大字。
(2)滨滨不会写成语“守经达权”的最后一个字。
(3)芳芳写不出成语“守经达权”,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4)梦璃哥哥给忆爽和永严介绍了“守经达权”的成语典故。
(5)五华县龙村中学的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经达权”。
成语出处
《汉书·贡禹传》:『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宋史·洪迈传》:『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经经:jīng 1、<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2、<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3、<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4、<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5、<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6、<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7、<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8、<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又] <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经纪] (1)纲常;法度。(2)条理;秩序。(3)经营;料理。(4)买卖,贸易。[经年]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达达:dá 1、<形>通畅。《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引] <形使动>使……通畅。《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动>到;到达。《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达于汉阴。』《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3、<动>传达;送到。《柳毅传》:『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书授之,命达宫中。』4、<动>通晓,明白。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其亦不达于理矣。』《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5、<形>豁达;心怀宽阔。《汉书·高帝纪》:『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6、<形>显达;显贵。《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7、<名>有道德、学有问的人。《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权权:quán 1、<名>秤;秤锤。《论语·尧》:『谨权量,审法度。』2、<动>称量;衡量。《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重。』3、<名>权势;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又] 有权势的。《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4、<动>代理;兼任。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权京兆。』5、<名>权变;灵活性。《谋攻》:『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6、<副>姑且;暂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权变] 变通;灵活处理。[权首] 主谋;首先起事的人。[权时] 衡星时势,即权时度势之义。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经经:《未集中·糸字部》坕《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五经文字》作□者,讹。
达达:《酉集下·辵字部》《广韵》唐割切《集韵》《韵会》陀葛切,□音薘。《玉篇》通也。《书·尧典》达四聪。《礼·礼器》君子之人达。《左传·昭七年》其后必有达人。〈注〉知能通达之人也。又通显也。《孟子》达不离道。〈又〉达则兼善天下。又荐也,进也。《礼·儒行》推贤而进达之。《前汉·黄香传》在位多所荐达。又生也,遂也。《诗·周颂》驿驿其达。〈注〉苗生出土也。又《商颂》莫遂莫达。又徧也。《书·召诰》则达观于新邑营。〈注〉通达观之,言周徧也。又宜也。《诗·商颂》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注〉言无所不宜也。又皆也。《礼·礼器》君子达亹亹焉。〈注〉达,犹皆也。又专决行事曰专达。《周礼·天官·小宰》大事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又以物相将曰达。《周礼·夏官·怀方氏》达之以旌节。〈注〉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又从入曰达。《书·禹贡》达于河。又夹室也。《礼·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注〉达,夹室也。各有五阁,以庋食物也。又窻牖也。《礼·明堂位》刮楹达乡。〈注〉每室八窻为四达,天子之庙饰也。又小羊名达。《诗·大雅》先生如达。〈注〉羊子易生,无留难也。又州名。《字汇补》梁万州攺通州,宋攺达州。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达切,音闼。《集韵》行不相遇也。《正韵》挑达,往来相见貌。《诗·郑风》挑兮达兮。〈注〉挑,轻儇也。达,放恣也。《集韵》或作达。
权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正韵》逵员切,□音拳。《玉篇》称锤也。《前汉·律正志》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又经权。《易·系辞》巽以行权。〈注〉权,反经而合道者也。又平也。《礼·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又权谋。《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杜注》中军制谋,精兵为殿。又权柄。《庄子·天运篇》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又《尔雅·释诂》权舆,始也。《诗·秦风》于嗟乎,不承权舆。又摄官曰权。《鼠璞》权字唐始用之。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真。又国名。亦姓。《左传·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韵会》楚鬭缗尹权,后因为氏。又与爟通。烽火也。《前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又与颧通,两颊也。《前汉·高帝纪·隆准注》颊权,准也。《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又《说文》权,黄华木也。《尔雅·释草》权,黄华。《六书故云》以草释木,似误。○按《尔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又《集韵》古玩切,音贯。木丛生也。考证:(《诗·秦风》吁嗟乎,不成权舆。)谨照原文吁改于。成改承。(《后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谨按后汉书无郊祀志。后汉改前汉。(《尔雅·释草》权,黄英。)谨照原文英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