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ì chōng dǒu niú
成语简拼:ZCDN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志沖鬥牛
成语解释
志: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怒气很盛
近义词
气冲牛斗
成语接龙
1、志冲斗牛→牛鼎烹鸡→鸡飞蛋打→打抱不平→平波缓进→进进出出→出处语默→默化潜移→移船就岸→岸然道貌
2、志冲斗牛→牛鼎烹鸡→鸡飞狗走→走马以粪→粪土不如→如蝇逐臭→臭肉来蝇→蝇营狗苟→苟延残喘→喘月吴牛
3、志冲斗牛→牛骥同皂→皂白不分→分庭伉礼→礼贤下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翥鸾翔→翔泳归仁→仁同一视
4、志冲斗牛→牛马易头→头面人物→物以类聚→聚敛无厌→厌故喜新→新沐弹冠→冠前绝后→后生小子→子母相权
5、志冲斗牛→牛山下涕→涕泗横流→流血漂卤→卤莽灭裂→裂裳裹膝→膝下承欢→欢喜若狂→狂歌痛饮→饮醇自醉
成语示例
(1)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斗牛,气吐凌云,如此雄威。(元·无名氏《打董达》第五折)
成语造句
(1)宾阳县甘棠中学的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志冲斗牛”。
(2)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志冲斗牛”几个大字。
(3)丽丽写不出成语“志冲斗牛”的拼音。
(4)朦朦不会写成语“志冲斗牛”的最后一个字。
(5)银春叔叔给姝冉和赀沈介绍了“志冲斗牛”的成语故事。
(6)去往东安县黄泥洞林场学校的大巴上,袁缘大哥哥给沐淇和梦冉讲解了『志冲斗牛』的典故。
成语出处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斗牛斗牛:1、[dǒuniú]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dòuniú]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志志:zhì 1、<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冲冲:chōng 1、<动>向上冲。《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2、<形>虚;空虚。《老子》:『大盈若冲,其用不穷。』3、<形>谦虚。《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4、<名>交通要道。《失街亭》:『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5、<动>快速向前冲。《雁荡山》:『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6、<动>碰撞;冲击。《黔之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7、<动>侵袭;侵犯。《教战守策》:『其筋骸之所冲犯。』[注] 『沖』和『衝』,原是意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 1、2、3、义属『沖』,4、以后各义属『衝』,今简化为『冲』。[冲冲] 1.凿冰声。2.感情激动的样子。王实甫《西厢记》二本四折:『则见他走将来气冲,怎不教人恨匆匆。』[冲喜] 旧时迷信,在家里人病重时办喜事,借以破解不祥。[冲要] 军事或交通上的重要之地。《后汉书·西羌传》:『通俗冲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
斗斗:dǒu 1、<名>量粮食的器具。《庄子·胠箧》:『棓斗折衡,而民不争。』2、<量>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斗。』3、<名>古代酒器。《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4、<名>斗形的器物。《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5、<名>星宿名。斗宿。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名>北斗星。《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诗经·大东》:『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dòu 1、<动>打架。《书博鸡者事》:『任气好斗。』2、<动>战斗。《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3、<动>较量;拚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促织》:『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 <动使动>使……相斗。《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4、<动>交接。《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斗室] 狭小的房子。
牛牛:niú(1)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几种。(2)比喻固执或骄傲:牛气;牛脾气。(3)二十八宿之一。(4)姓。
志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冲冲:《申集下·行字部》《唐韵》尺容切《集韵》《韵会》昌容切,□音□。《说文》通道也。《前汉·郦食其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又《博雅》动也。又《广韵》当也,向也,突也。又车也。《诗·大雅》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疏〉兵书有作临车、冲车之法。又蒙冲,船名。《吴志·贺齐传》齐性奢绮,蒙冲鬭舰之属,望之若山。又折冲。《淮南子·说山训》国有贤君,折冲万里。又官名。《纲目》唐更号统军别将为折冲都尉。《集览》折冲者,所以折兵冲也。又天冲,星名。《晋书·天文志》岁星之精,流为天冲。又中冲,脉也。《素问》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又《博雅》冲冲,行也。又《集韵》蠢勇切,音喠。《类篇》冲苁,相入貌。《司马相如·大人赋》骚扰冲苁。又昌用切,读去声。要也。又《韵补》叶阳韵。《道藏歌》引领嚣庭内,开心机秽冲。一静安居若,试去视沧浪。《说文》本作□。徐曰:南北东西各有道相□也。《前汉·律正志》林钟未之□丑为地正。《司马相如·上林赋》披岩□拥。
斗斗:《卯集下·斗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口切,音陡。《说文》大升也。《羣经音辨》升十之也。《史记·李斯传》平斗斛度量。《前汉·律正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运斗枢》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为斗。居阴播阳,故称北斗。《易·丰卦》日中见斗。〈疏〉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诗·小雅》维北有斗。〈疏〉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又〉衡殷南斗。〈注〉南斗六星为天庙,丞相大宰之位。又酒器。《诗·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长三尺,谓其柄也。盖从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记·滑稽传》目眙不禁,饮可七八斗。又吴中市鱼亦以斗计。《松陵倡和诗》一斗霜鳞换浊醪。又《前汉·王莽传》作威斗,长二尺五寸。又《周礼·地官·序官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疏〉象斗,染黑。又《尚书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虫名。虾蟆子也。书形似之。又《史记·封禅书》成山斗入海。〈注〉谓斗绝曲入海也。又《韩愈·答张十一诗》斗觉霜毛一半加。又《集韵》《正韵》□肿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礼·春官·鬯人》大丧之大渳设斗。〈注〉所以沃尸也。《释文》斗依注,音主。考证:(《周礼·地官·司徒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谨照原文司徒改为序官。两革字均改为草字。
牛牛:《巳集下·牛字部》《唐韵》语求切《集韵》鱼尤切《韵会》疑尤切,□□平声。《说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注〉徐锴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黄帝服牛乗[音chéng]马。《易·无妄》或系之牛。又《说卦》坤为子母牛。《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毕送寒气也。又树化牛。《玄中记》千年树精,化为青牛。始皇伐大树,有青牛跃出入水。又官名。《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又牵牛,宿名。《尔雅·释天》星纪,斗牵牛也。〈注〉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谓之星纪。又天牛,虫名。一曰天水牛。《尔雅·释虫》蠰啮桑注似天牛。又紫金牛,药名。见《本草纲目》。又姓。《广韵》微子裔,司□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风俗通》汉有牛崇。又人名。《史记·虞舜纪》瞽瞍父曰桥牛。又叶音疑。《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考证:(天牛,虫名。《尔雅·释虫壤啮桑注》似天牛。)谨照原文壤改蠰。(又叶音奚。《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谨按牛与奚不同母,牛字不得叶音奚。谨照字母叶音奚改叶音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