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rú chǔ nǚ,chū rú tuō tù成语简拼:SRCNCRTT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守如處女,出如脱兎
成语解释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用法
作分句、定语;形容行动有章法
近义词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成语示例
(1)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成语造句
(1)成语「守如处女,出如脱兔」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几个大字。
(3)吉县第二中学的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4)岚岚写不出成语“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5)伟昊叔叔给倩冰和怀慕讲了“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的历史故事。
(6)小亮不会写成语“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的最后一个字。
(7)去往上海市明德中学的小面包车上,绍钧叔叔给丽环和子松讲了『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的历史故事。
(8)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成语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脱兔脱兔:逃跑之兔,喻行动迅疾。《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处女处女:[chǔnǚ] (1)未有过性交经历的女人。(2)比喻初次。处女作。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如如:rú 1、<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2、<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3、<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4、<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5、<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6、<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7、<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如勿伤。』8、<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9、<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0、<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1、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处处:chǔ 1、<动>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处。』2、<动>住,居住。《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动>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4、<动>相处。《<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5、<动>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处之。』chù 1、<名>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处妇] 居家之妇。[处妾] 宫中的童女。[处士] 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处治] 处方治病。[处子] 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处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处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女女:nǚ 1、<名>女子;妇女。《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又] 特指未婚女子。《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2、<名>女儿。《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rǔ<代>通『汝』,你。《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nǜ<动>嫁女。《后汉书·梁鸿传》:『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女工] (1)从事手工劳动的女子。(2)犹『女功』、『女红』,指妇女纺织、缝纫之事。
出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脱脱:tuō 1、<动>脱落;脱离。《左忠毅公逸事》:『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2、<动>脱下;解去。《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3、<动>解脱;免除。《促织》:『百计营谋不得脱。』4、<动>逃脱;逃离。《鸿门宴》:『脱身独去,已至军矣。』5、<动>发出;冒出。《毛遂自荐》:『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6、<动>掉下;落下。《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7、<形>疏忽;轻率。《殽之战》:『轻则寡谋,无礼则脱。』8、<连>倘若;如果。《柳毅传》:『脱获回耗,虽死必谢。』[脱略] 轻慢;不拘。[脱兔] 逃跑之兔,喻行动迅疾。[脱误] (1)脱漏和错误。(2)疏忽失误。
兔兔:tù(兔儿)哺乳动物,头部略象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种类。肉可以吃,毛可以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如如:《丑集下·女字部》《唐韵》人诸切《集韵》《韵会》《正韵》人余切,□音鴽。《说文》从随也。一曰若也,同也。《书·舜典》如五器,如岱礼,如初,又然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前汉·扬雄传》雄家产不过十金,晏如也。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齐。见《左传》。《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又月名。《尔雅·释岁》二月为如。又语助辞。《论语》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县名。《前汉·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还释兵凉如。又肥如,古国名,在辽西郡。《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罗氏,攺为如氏,见《统谱》。又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见《道院集》。又真如,有变易性相,如如常住不迁,□见《禅灯录》。又□如,兽名。瞿如,鸟名。□见《山海经》。又通作而。《前汉·五行志》引左传,星陨如雨。〈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又《广韵》人恕切《集韵》《韵会》如倨切,□音茹。《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音zhòng]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注〉举去声。又《集韵》《类篇》□乃个切,音那。亦若也。
处处:《申集中·虍字部》《唐韵》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杵。《玉篇》居也。《诗·王风》莫或遑处。又止也。《诗·召南》其后也处。《广韵》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诗·大雅》于时处处。又归也。《左传·襄四年》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又分别也。《晋书·杜预传》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又制也。《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滋多,虽处以严□,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汉·艺文志》《处子》九篇。《师古注》《史记》云:赵有处子。《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北海太守处兴。又州名。《一统志》晋属永嘉郡,隋置处州。又《广韵》读去声,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说文》作処。《广韵》俗作□。考证:(《诗·王风》其后也处。)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
女女:《丑集下·女字部》《唐韵》《正韵》尼吕切《集韵》《韵会》碾与切,□茹上声。《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阳曰男,阴曰女。《易·系辞》坤道成女。《诗·小雅》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礼·内则》女子生,设帨於门右。《淮南子·地形训》土地各以类生,泽气生女。又已嫁曰妇,未字曰女。《礼·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又星名。须女四星,主布帛,为珍宝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织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丝帛,□见《星经》。又水名。《山海经》峄臯之山,其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妃也。黄帝与蚩尤战,不胜,归太山,遇一妇人,曰:吾所谓□女者。见《□女战法》。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缑氏,见《集仙录》。又青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气下藏,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见《淮南子·天文训》。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则飞,见《参同契》。又国名。女子国,在巫咸北。《郭璞·图赞》女子之国,浴于黄水。乃媷乃字,生男则死。又东女国,女主号賔就。见《唐书·西域传》。又扶桑东千里有女国,其人容貌端正,身体有毛,见《通考》。又姓。汤贤臣女鸠,女房,汉贤良女敦,晋大夫女叔宽。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苏弗室利,此言善女。又鹦□名雪衣女,见《汉武外传》。鹊名神女,见《古今注》。蚬名缢女,见《尔雅·释虫》。螟蛉名戎女,见《毛诗·注疏》。又《集韵》《韵会》□忍与切。同汝,对我之称。又《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出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脱脱:《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韵会》《正韵》□徒活切,音夺。《说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韵会》一曰壤断。《增韵》物自解也。《博雅》脱,离也。《尔雅·释器》肉曰脱之。〈注〉剥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又《韵会》免也。《前汉·高五王传》自以为不得脱长安。〈注〉脱,免也。又略也。《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注〉脱,犹疏略也。《后汉·向栩传》及之官,时人谓其必当脱素从俭。〈注〉脱易□素。又《博雅》脱,遗也。《礼·冠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注》遗,犹脱也。又过去也。《庄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注〉脱,过去也。又除也。《公羊传·昭十九年》复加一饭,则脱然愈。〈注〉脱然,疾除貌。又《韵会》误也。又或然之辞。又草名。《尔雅·释草》倚商,活脱。《山海经》升山,其草多寇脱。〈注〉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又鸟名。《博雅》笼脱,鹞也。又山名。《山海经》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又龙脱,地名。《史记·樊郦传》战龙脱。〈注〉在易州。又《广韵》《集韵》《正韵》他括切《韵会》他活切,□音捝。义同。又《集韵》欲雪切,音悦。虫新出,皮悦好貌。司马彪说。《庄子·至乐篇》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於竈下,其状若脱。〈注〉脱,新出皮也。又《集韵》吐外切。与娧同。娧娧,舒迟貌。一曰喜也。《诗·召南》舒而脱脱兮。《礼·儒行·麤而翘之又不急为也注》又必舒而脱脱焉。《释文》脱,吐外反。又《淮南子·精神训》脱然而喜矣。〈注〉脱,舒也。又《韵补》叶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乗[音chéng]其如脱。〈注〉脱,叶徒对反。又叶音托。《苏轼·范景仁铭》君实既来,遁归於洛。絷而维之,莫之胜脱。
兔兔:《子集下·儿字部》《唐韵》汤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土故切,□吐去声。《说文》兽名。象踞后其尾。《礼·曲礼》兔曰明视。《韵会》欧阳氏曰:兔从免字加一点。俗作兎,非。陆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八窍五月而吐子。《王充·论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又《正韵》亦作菟。《前汉·贾谊传》搏畜菟。《严延年传》韩卢取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