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è tāo tiān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ㄜˋ ㄊㄠ ㄊㄧㄢ
成语简拼:ZETT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辠惡滔天
成语英文:be guilty of monstrous crimes成语德文eines himmelschreienden Verbrechens schuldig sein
成语解释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罪恶极大
近义词
恶贯满盈、死有余辜、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罪该万死、罄竹难书、十恶不赦、罪在不赦、罪恶昭著、罪恶迷天、迷天大罪、罪孽深重、穷凶极恶、无恶不作
成语接龙
1、罪恶滔天→天覆地载→载舟覆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正词直→直言贾祸→祸乱滔天→天道宁论→论长道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身屈体→体贴入微→微为繁富→富贵骄人→人迹罕至→至圣先师→师严道尊→尊无二上→上陵下替→替天行道→道存目击→击钟陈鼎→鼎成龙去
2、罪恶滔天→天高听卑→卑己自牧→牧豕听经→经邦论道→道旁苦李→李代桃僵→僵桃代李→李广难封→封妻荫子→子曰诗云→云悲海思→思归其雌→雌雄未决→决命争首→首尾相连→连理分枝→枝辞蔓语→语焉不详→详情度理→理不忘乱→乱头粗服→服低做小→小人得志→志美行厉
3、罪恶滔天→天华乱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臣门如市→市不二价→价增一顾→顾后瞻前→前功尽废→废私立公→公尔忘私→私心自用→用心良苦→苦口婆心→心旷神飞→飞文染翰→翰林子墨→墨守成规→规行矩止→止戈兴仁→仁浆义粟→粟陈贯朽→朽戈钝甲→甲冠天下→下逐客令
4、罪恶滔天→天理人情→情在骏奔→奔走钻营→营私植党→党邪陷正→正言不讳→讳莫高深→深闭固拒→拒人千里→里勾外连→连里竟街→街头巷尾→尾大难掉→掉舌鼓唇→唇腐齿落→落花流水→水陆杂陈→陈辞滥调→调朱傅粉→粉妆玉砌→砌红堆緑→緑惨红愁→愁云惨雾→雾暗云深
5、罪恶滔天→天年不齐→齐王舍牛→牛角书生→生聚教养→养晦韬光→光前启后→后来之秀→秀色堪餐→餐风沐雨→雨帘云栋→栋折榱坏→坏植散群→群情鼎沸→沸沸汤汤→汤池铁城→城狐社鼠→鼠目寸光→光天化日→日昃旰食→食不充肠→肠肥脑满→满而不溢→溢于言外→外强中瘠
成语示例
(1)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2)…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明·吴承恩《西游记》
(3)…堂李香主是在附近吗?』那姓舒的恨恨的道:『你罪恶滔天,李香主给你活活气死了。』…——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成语「罪恶滔天」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淙淙不会写成语“罪恶滔天”的最后一个字。
(3)公众普遍支持对那些罪恶滔天的罪犯执行死刑。
(4)欢欢写不出成语“罪恶滔天”,所以昨天考试仅仅考了99分。
(5)假如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就会被视为“罪恶滔天”。
(6)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罪恶滔天”几个大字。
(7)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残杀了120000中国人,罪恶滔天,骇人听闻。
(8)如果漂亮是一种罪,你已经罪恶滔天!
(9)树泽哥哥给罗穗和伊浠讲述了“罪恶滔天”的成语典故。
(10)双城镇南安中学的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恶滔天”。
(11)他为非作歹,罪恶滔天。
(12)作为令人上瘾的毒品,在明以后的历史记载,则是罪恶滔天。
(13)宋江这厮罪恶滔天,吴用、公孙胜都狡猾多智,生灵日遭涂炭。
(14)去孟府的车上,凭大爷给兜兜和齐齐讲了『罪恶滔天』的历史故事。
(15)这个反党集团罪恶滔天,铁案如山,理应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
(16)今曹操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操子丕,载肆凶逆,窃据神器。
(17)可恨此贼背君为乱,屠戮忠良,虐害百姓,罪恶滔天,今日却被弑而死。
(18)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19)进入十八层的灵魂,都是在人间无恶不作、丧尽天良、暴戾恣睢、穷凶极恶、罪恶滔天的无耻之徒。
成语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滔天滔天:(1)形容波浪极大:波浪滔天。(2)比喻罪恶、灾祸极大:罪恶滔天;滔天罪行。
罪恶罪恶:[zuì è] 危害严重的行为。罪恶累累。
罪罪:zuì 1、<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2、<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3、<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5、<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动>犯罪。《训俭示康》:『远罪丰家。』
恶恶:è 1、<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恶。』3、<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4、<形>污秽。《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5、<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wù 1、<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3、<动>嫉妒。《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ū 1、<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恶能无记?。』2、<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
滔滔:[tāo] 〈动〉(1)使大水泛滥。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2)云集一起地涌往。无器而民滔乎前。――《庄子》。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罪罪:《未集中·网字部》(古文)辠《广韵》徂贿切《集韵》粗贿切,□音□。《说文》捕鱼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大禹谟》罪疑惟轻。
恶恶:《卯集上·心字部》(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又粗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又年凶曰岁恶。又器物不良曰苦恶。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青蝇恶矣。《师古曰》恶即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於王,以所讳所恶也。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即滹沱河也。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三文。《集韵》□即恶也。
滔滔:《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水漫漫大貌。《书·尧典》浩浩滔天。又流貌。《诗·齐风》汶水滔滔。又慢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又水名。《穆天子传》庚辰至於滔水。又八风之一。《吕氏春秋》东方曰滔风。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西南戎州曰滔土。又《集韵》徒刀切,音陶。聚也。《庄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文》从水舀声。舀音由。凡慆蹈韬绦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阎谄欿等字□从臽,音陷。与舀义别。考证:(《淮南子·地形训》南戎州曰滔土。)谨照原文南上增西字。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