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nì shēn zhòng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ㄋㄧˋ ㄕㄣ ㄓㄨㄙˋ
成语简拼:ZNS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辠逆深重
成语解释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罪恶深重、罪业深重、罪孽深重
成语接龙
1、罪逆深重→重规沓矩→矩步方行→行步如飞→飞蒭挽粟→粟红贯朽→朽条腐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纬天下→下愚不移→移樽就教→教无常师→师严道尊→尊古卑今→今雨新知→知人之鉴→鉴貌辨色→色色俱全→全心全意→意在言外→外柔内刚→刚毅木讷→讷言敏行→行动坐卧
2、罪逆深重→重逆无道→道长论短→短吁长叹→叹为观止→止沸益薪→薪尽火传→传龟袭紫→紫绶金章→章台杨柳→柳圣花神→神会心融→融洽无间→间不容息→息息相通→通宵彻夜→夜静更阑→阑风长雨→雨覆云翻→翻唇弄舌→舌桥不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无拾遗→遗簪弊履
3、罪逆深重→重纰貤缪→缪力同心→心悦诚服→服牛乘马→马上墙头→头稍自领→领异标新→新人新事→事缓则圆→圆首方足→足蹈手舞→舞文弄墨→墨子泣丝→丝分缕析→析毫剖芒→芒屩布衣→衣锦食肉→肉眼愚眉→眉扬目展→展翅高飞→飞灾横祸→祸福相倚→倚门献笑→笑不可仰
4、罪逆深重→重纰貤缪→缪种流传→传龟袭紫→紫气东来→来者勿拒→拒人千里→里应外合→合胆同心→心织笔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色→色胆如天→天下归心→心领神会→会家不忙→忙里偷闲→闲见层出→出门如宾→宾入如归→归十归一→一生九死→死而复生→生机勃勃→勃然奋励
5、罪逆深重→重生父母→母以子贵→贵不召骄→骄奢放逸→逸以待劳→劳苦功高→高自位置→置水之情→情深友于→于飞之乐→乐昌破镜→镜里采花→花花太岁→岁聿其莫→莫可奈何→何所不为→为蛇添足→足音空谷→谷马砺兵→兵不雪刃→刃树剑山→山复整妆→妆聋做哑→哑然失笑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罪逆深重”几个大字。
(2)成语罪逆深重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丹丹不会写成语“罪逆深重”的最后一个字。
(4)监利县新沟中学的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逆深重”。
(5)炜莹叔叔给辰岳和豫梅讲了“罪逆深重”的历史故事。
(6)小红写不出成语“罪逆深重”的拼音。
(7)去往清新县石潭镇第二中学之前,海华哥哥给鸿少和荆瑶讲解了『罪逆深重』的故事。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深重深重:(罪孽、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罪孽深重;殖民统治带给非洲各族人民十分深重的灾难。
罪罪:zuì 1、<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2、<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3、<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5、<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动>犯罪。《训俭示康》:『远罪丰家。』
逆逆:nì 1、<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又] 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2、<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3、<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逆计] (1)谋反。(2)预测。[逆鳞]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逆旅] 客舍;旅舍。[逆诈]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深深:shēn 1、<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2、<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深院。』3、<形>时间久。《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4、<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5、<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形>深刻;深入。《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孤望。』
重重:zhòng 1、<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 <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2、<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又] <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3、<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4、<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5、<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重者反出在外。』6、<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7、<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8、<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9、<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辱国。』chóng 1、<形>重叠。《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3、<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4、<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重,岂不危哉。』[重民] 农民。[重泉] (1)水极深的地方。(2)黄泉。[重舌] 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 怀孕。[重阴] (1)浓云密布的阴天。(2)地下。[重足] 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罪罪:《未集中·网字部》(古文)辠《广韵》徂贿切《集韵》粗贿切,□音□。《说文》捕鱼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大禹谟》罪疑惟轻。
逆逆:《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宜戟切《集韵》《韵会》仡戟切,□凝入声。《增韵》迕也,拂也,不顺也。《释名》逆,遌也。不从其理,则逆遌不顺也。《书·大禹谟》从逆凶。〈注〉言悖善从恶也。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又《广韵》乱也。《礼·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前汉·武帝纪》大逆不道。又《说文》迎也。《周礼·春官·中春》龡豳诗以逆暑。《书·吕□》尔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又《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论语》不逆诈。《易·说卦》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奏事上书曰逆。《周礼·天官》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夏官·太仆》掌诸侯之复逆。〈注〉复,谓奏事。逆,谓自下而上曰逆。又受也。《仪礼·聘礼》衆[音zhòng]介皆逆命不辞。〈注〉逆犹受也。《周礼·天官·司书》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钩考之。又河名。《书·禹贡》同为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为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又曲逆,地名。《史记·□平传》封平为曲逆侯。又叶宜脚切,音虐。《诗·鲁颂》孔淑不逆,淮夷卒获。获叶音霍。
深深:《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针切,音□。水名。《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又州名。《韵会》后汉博陆郡,隋置深州。《广舆记》今属真定府。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禁切,音谂。度浅深曰深。《周礼·地官》以土圭测土深。
重重:《酉集下·里字部》《唐韵》柱用切《集韵》《韵会》储用切,□音緟。《说文》厚也。《增韵》轻之对也。《易·系辞》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礼·王制》轻任幷[同并],重任分。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又尊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又尚也。《礼·缁衣》臣仪行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又数也。《左传·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注〉重,犹数也。又甚也。《礼·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战国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犹甚也。又《淮南子·汜论训》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贞正无邪。又《战国策》军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汉·张耳□余传》从间路绝其輺重。又星名。《博雅》岁星谓之重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重平县,属渤海郡。又山名。《山海经》有重阴之山。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又《集韵》《韵会》柱勇切《正韵》直陇切,□音□。《集韵》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韵》多也。《韵会》毛氏曰:凡物不轻而重,则上声。因其可重而重之,与再重、郑重,皆去声。○按《说文》柱用切,厚也,即与轻重义同。《集韵》柱勇切,慎也,即与郑重义同。上去虽有二音,□无二义。古人三声通用,必谓上去异训,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过也。又《广韵》直容切《韵会》传容切,□音褈。《广韵》复也,叠也。《易·乾卦》九三重刚而不中。〈疏〉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书·舜典》重华协于帝。《礼·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辞·九辩》岂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又谷名。《诗·豳风》黍稷重穋。〈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切,先种后熟曰重。又作穜,音同。又多也。《左传·成二年》重器备。〈注〉重,犹多也。《释文》直恭切。又累也。《诗·小雅》无思不忧,只自重兮。〈笺〉重,犹累也。《释文》直龙切,又直用切。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释文》直龙切。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馆。〈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释文》直龙切。又车名。《诗·卫风》猗重较兮。〈传〉重较,卿士之车。《释文》直恭切。又屋承溜也。《礼·檀弓》池视重溜。〈疏〉重溜,屋承溜也,以木为之。《释文》直容切。又地名。《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注〉重丘,曹邑。又人名。《书·吕□》乃命重黎。〈传〉重即羲,黎即和。《释文》直龙切。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后,明有重省。又神所依也。《礼·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复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犹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丧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又《正韵》徒红切,音同。与穜同。谷名。又与童同。《礼·檀弓》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释文》重,音同。又《正韵》之仲切,音衆[音zhòng]。《前汉·匈奴传》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又《韵补》叶直良切,音长。《道藏歌》神畅感寂庭,默思彻九重。灵歌理冥运,百和结朱章。考证:(《礼·缁衣》臣仪□不重辞。)谨照原文□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