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言不陈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o yán bù chén成语简拼:TYB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套言不陳
成语解释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等
近义词
套言不叙
成语接龙
套言不陈→陈陈相因→因败为成→成败利钝→钝兵挫锐→锐挫望绝→绝不轻饶→饶舌调唇→唇敝舌腐→腐肠之药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套言不陈”几个大字。
(2)城城不会写成语“套言不陈”的最后一个字。
(3)楚淳哥哥给莹芙和均颖讲了“套言不陈”的故事。
(4)咪咪写不出成语“套言不陈”的拼音。
(5)私立白云高中的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套言不陈”。
(6)我们都是老朋友,套言不陈,就此打止吧。
(7)告示者,叫百姓们明白的意思,就该妇孺可晓,套言不陈。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套套:tào(1)(套儿)套子:手套;书套;封套。(2)罩在外面:套上一件毛衣。(3)罩在外面的:套鞋;套裤。(4)互相衔接或重叠:套种;套色;套间。(5)河流或山势弯曲的地方(多用于地名)。如:河套;葫芦套。(6)<方>(套儿)套子:被套;袄套。(7)<方>把棉花、丝绵等平整地装入被褥或袄里缝好。(8)(套儿)拴牲口的两根皮绳或麻绳,一端拴在牲口脖子夹板或轭上,另一端拴在车上:牲口套;大车套;套绳。(9)用套拴系:套车;套马。(10)用绳子等结成的环状物。(11)模仿:套公式;这是从现成文章上套下来的。(12)(套儿)套子:套语;客套。(13)引出(真情实话)。如:想法儿套他的话。(14)拉拢:套交情。(15)量词,用于成组的事物:一套制度;一套家具;一套课本。(16)用丝锥或板牙切削螺纹。
言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陈陈:chén 1、<名>古指台阶,及台阶下的地方。《冯谖客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2、<动>陈列;摆列。《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动>陈述;陈说。《荆轲剌秦王》:『恐惧不敢自陈。』4、<形>旧;旧的。《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zhèn后作『阵』 1、<名>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无部伍行陈。』2、<动>列阵;布阵。《子鱼论战》:『既陈而后击之。』[陈陈相因] 陈谷逐年堆积。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用以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杨万里《眉山任公小丑集序》:『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气……非近世陈、累累随行之作也』[陈腐] 1.陈旧腐败。2.毫无新意,不合时尚的观点、文章。[陈迹] 过去的事迹。[陈情] 诉说自己的情况或衷情。屈原《九章·惜往日》:『愿陈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陈言] 1.陈述言词。范晔《后汉书·伏皇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时策,曹操恶而杀之。』2.陈腐的空语。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套套:《丑集下·大字部》《广韵》他晧切《集韵》土晧切,□滔去声。与□同。长大也。又《集韵》叨号切,韬去声。凡物重沓者为套,今之沓杯曰套杯,方语不受人笼络者曰不落套。□略时趋者曰脱套。又地曲。后唐与梁人战于胡芦□。又河套,本内地,详《明一统志》。○按《字汇》误分套□为二。《正字通》注训八画□,今多从套,移于此。
言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陈陈:《戌集中·阜字部》軙敶《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尘。《玉篇》列也,布也。《书·咸有一德》乃陈戒于德。《诗·小雅》□馈八簋。又《史记·李斯传》所以饰后宫,充下□。〈注〉下陈,犹后列也。又《广韵》故也。《诗·小雅》我取其□,食我农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又久也。《书·盘庚》失于政,□于兹。〈传〉今既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释诂云:尘,久也。孙炎曰:□居之久,久则生尘矣。古者□尘同也。故□为久之义。又《广韵》张也。《礼·表记》事君欲谏,不欲□。〈注〉□谓言其过於外也。又《广韵》衆[音zhòng]也。又《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注〉堂下至门径也。《释名》言賔主相迎□列之处也。《诗·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注〉北当阶,其南接门内溜。又国名。《广韵》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於□,楚灭□为县,汉为淮阳国,隋为□州。又姓。胡公满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又《玉篇》或作□尘。又《广韵》《集韵》□直刃切。同阵。军伍行列也。详前阵字注。又叶都年切,音颠。《易林》秋粮未成,无从至□。水深难涉,使我不前。《黄庭经》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高下□。关音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