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o jìn hū
成语简拼:TJ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套近乎
歇后语:见生人说熟话
成语解释
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成语造句
(1)包包不会写成语“套近乎”的最后一个字。
(2)成语「套近乎」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3)东河初级中学的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套近乎”。
(4)灏灏写不出成语“套近乎”,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5)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套近乎”几个大字。
(6)你别想跟我套近乎。
(7)熙城哥哥给凃婷和秀如介绍了“套近乎”的成语典故。
(8)于秋玲出现在这里跟她丈夫徐兆斌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和李三套近乎。
(9)费伦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能有机会和一位神师套套近乎,显然是件美差。
(10)程焱东所说的是事实,这些地市级的干部谁也不会错过和省长套近乎的机会。
(11)昨晚还跟我把酒言欢,今天就畏罪潜逃,敢情跟老子套近乎是为了帮你打掩护啊。
(12)所以尽管给杜知县帮了一个天大的忙,秦堪却从没想过以此为进身之阶,去跟杜知县套近乎。
(13)而那之前两名面露异样的青年,都是古语的弟子,此时也留在外面,试图和上官冰儿套套近乎。
(14)心中暗自琢磨着,难道免税区的事情不胫而走,现在这些本地商家纷纷粉墨登场,过来跟自己套近乎?
(15)显得理所当然,这是朋友间才能采用的方式,虽然他想见杜天野的目的就是套近乎,可还说得这样自然。
(16)一位少将说出这样的话,明显带有套近乎的意思,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理亏在先,熊恩彬说什么也抹不开这张脸。
(17)今晚的主要任务是和韩国人套近乎,再说了人家金尚元一个韩国老棒子能这么做的确不简单,的确应该值得感谢。
(18)这从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现在那帮家伙有事没事都喜欢和傅长征套近乎,自己这个正职反倒被人忽略了。
(19)李长宇点了点头,上次徐大夫针灸完,顺便就把针盒撂在了这里,人家也是想着下次呢,毕竟能和县委书记套近乎的机会不多。
成语出处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别,别跟我套近乎。」马青皱着脸摇手,盯着于观难过地说,「哥儿们你太不够意思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近乎近乎:[jìnhu] (1)关系亲密。套近乎。(2)接近于。他的行为近乎叛逆。
套套:tào(1)(套儿)套子:手套;书套;封套。(2)罩在外面:套上一件毛衣。(3)罩在外面的:套鞋;套裤。(4)互相衔接或重叠:套种;套色;套间。(5)河流或山势弯曲的地方(多用于地名)。如:河套;葫芦套。(6)<方>(套儿)套子:被套;袄套。(7)<方>把棉花、丝绵等平整地装入被褥或袄里缝好。(8)(套儿)拴牲口的两根皮绳或麻绳,一端拴在牲口脖子夹板或轭上,另一端拴在车上:牲口套;大车套;套绳。(9)用套拴系:套车;套马。(10)用绳子等结成的环状物。(11)模仿:套公式;这是从现成文章上套下来的。(12)(套儿)套子:套语;客套。(13)引出(真情实话)。如:想法儿套他的话。(14)拉拢:套交情。(15)量词,用于成组的事物:一套制度;一套家具;一套课本。(16)用丝锥或板牙切削螺纹。
近近:jìn 1、<形>空间距离小,与『远』相对。《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形>时间上距离短,与『久』『远』相对。《柳敬亭传》:『乃近年共称柳敬亭说书。』3、<动>走近;靠近。《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4、<名>近处;近旁。《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5、<动>亲近。《战国策·赵策》:『襄子必近幸子。』6、<形>亲近的。《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7、<动>近似;接近;与……差异不大。《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形>浅近;不够深厚或深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业甚浅近。』9、<副>将近;差不多。《李愬雪夜入蔡州》:『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近局] 指邻居。
乎乎:hū 1、<介>相当于『于』。(1)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2)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4)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2、<助>语气词。(1)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能复饮乎?』(2)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乎?』(3)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5)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套套:《丑集下·大字部》《广韵》他晧切《集韵》土晧切,□滔去声。与□同。长大也。又《集韵》叨号切,韬去声。凡物重沓者为套,今之沓杯曰套杯,方语不受人笼络者曰不落套。□略时趋者曰脱套。又地曲。后唐与梁人战于胡芦□。又河套,本内地,详《明一统志》。○按《字汇》误分套□为二。《正字通》注训八画□,今多从套,移于此。
近近:《酉集下·辵字部》《广韵》其谨切《集韵》《韵会》《正韵》巨谨切,□音瘽。《玉篇》不远也。《诗·小雅》会言近止。《易·系辞》近取诸身。又《广韵》几也。言庶几也。《论语·其庶乎注》庶言近道也。又《韵会》迫也。《易·系辞》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注〉位偪于君也。又《广韵》《集韵》《韵会》□巨靳切,音觐。《说文》附也。《增韵》亲也,近之也。《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范》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韵会》凡远近之近,上声。附近之近,去声。又《集韵》居吏切,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乎乎:《子集上·丿字部》(古文)虖《广韵》户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湖。《说文》兮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余声。《广韵》极也。又疑辞。《诗·邶风》胡为乎中露。《战国策》弹铗归来乎。又呼声。如鲁论,参乎,使乎之类。又荒乌切。与呼同。《诗·大雅》於乎小子。《陆德明·音义》於音乌,乎音呼。《吴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复翔兮,游飇去复反兮。於乎,今经史於戏,於虖,鸣虖,鸣嘑,於乎相通,皆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