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yāo liǔ mèi
成语注音:ㄊㄠˊ ㄧㄠ ㄌㄧㄨˇ ㄇㄟˋ
成语简拼:TYL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夭桺媚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桃夭柳媚”几个大字。
(2)旦马乡初级中学的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夭柳媚”。
(3)琅琅写不出成语“桃夭柳媚”,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
(4)小杰不会写成语“桃夭柳媚”的最后一个字。
(5)彦浩哥哥给颖浓和奉琬讲解了“桃夭柳媚”的故事。
成语出处
前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夭夭:yāo 1、<动>夭折;短命。后来写作『殀。』《离骚》:『终然夭乎羽之野。』2、<动>摧残;摧折。后来写作『殀』。《病梅馆记》:『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3、<形>草木茂盛的样子。《书·禹贡》:『厥草惟夭。』4、<名>灾害。《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ǎo<名>幼小的东西。《战国策·赵策四》:『刳胎焚夭,而骐驎不至。』[夭柔] 妖娆、娇艳的样子。[夭绍] 轻盈多姿貌。[夭夭] (1)艳丽茂盛的样子。(2)颜色和悦的样子。
柳柳:liǔ(1)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等。(2)二十八宿之一。(3)姓。
媚媚:mèi 1、<形>美好可爱。《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2、<动>喜欢;喜爱。《诗经·下武》:『媚兹,而士宦亦有之。』《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媚行] 慢走。[媚灶] 谄媚灶神,比喻巴结权贵。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夭夭:《丑集下·大字部》《广韵》於娇切《集韵》《韵会》於乔切《正韵》伊尧切,□音妖。色愉貌。《论语》夭夭如也。又草盛貌。《书·禹贡》厥草惟夭。又少好貌。《诗·周南》桃之夭夭。又灾也。《诗·小雅》天天是椓。又闳夭,人名。文王四友之一,武十乱之一。又栢夭,马名,见《列子》。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皓切,音袄。未壮也。《礼·月令》孟春毋杀胎夭。《王制》不杀胎,不殀夭。〈注〉未生者曰胎,方生者曰夭。又《广韵》《集韵》《韵会》於兆切《正韵》伊鸟切。□同□。《说文》屈也。《徐曰》夭矫其头颈也。一曰短折也。《博雅》不尽天年谓之夭。又《集韵》乌酷切,音沃。《山海经》轩辕国有诸夭之野。又苦緺切,音歪。《白乐天诗》钱塘苏小小,人道最夭斜。《自注》夭音歪,收入九佳。又叶於纠切,音黝。《韩愈·韦夫人墓铭》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妇音阜。《欧阳修·蔡君山墓铭》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别作芺叐关。考证:(《诗·小雅》夭夭是椓。)谨照原文夭夭改天天。
柳柳:《辰集中·木字部》(古文)丣《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九切,留上声。《说文》小杨也。本作桺。从木丣声。《埤雅》柔脆易生,与杨同类。纵横颠倒植之皆生。又柳谷,日入处。《书·尧典》宅西曰昧谷。徐广云:柳谷。《宋祁笔记》古文卯本柳字,后借为辰卯之卯。北本别字,后借为西北之北。虞翻笑郑元不识古文,以卯为昧,训北曰:北,犹别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咮谓之柳。又车也。服虔曰:东郡谓广辙车为柳。李奇曰:大牛车为柳。邓展曰:丧车为柳。又《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又侯国名。《前汉·地理志》属渤海郡。又姓。《姓谱》鲁子展之后,食邑于柳,遂以为氏。○按杨柳一物二种,《毛诗》分而言之者,《齐风》折柳樊圃,《陈风》东门之杨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杨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正字通》据古诗南杨北有柳分为二,非。
媚媚:《丑集下·女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明秘切,音郿。《说文》说也。又谐也,谄也,蛊也。《书·囧命》便辟侧媚。《史记·佞幸传》非独女以色媚,士宦亦有之。《吴志》虞翻曰:自恨骨体不媚。又爱也,亲顺也。《诗·大雅》媚兹一人。《唐书·魏徵传》太宗曰:人言魏徵举动疎慢,我见其妩媚。又地名。《左传·定九年》齐侯致禚媚杏于卫。〈注〉三邑皆齐西界。又叶武悲切,音眉。《韩愈·永贞行》狐鸣枭噪争署置,□睒跳踉相妩媚。〈注〉□睒,兽狂视貌。时顺宗病瘖,王伾王叔文用事。宪宗立,攺元永贞。本作□。考证:(《左传·定九年》齐侯致禚媚杏于卫。〈注〉三邑皆齐四界。)谨照原文四界改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