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自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rán zì dé成语简拼:TRZ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陶然自得
成语解释
自己觉得快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陶陶自得
成语接龙
1、陶然自得→得失相半→半涂而罢→罢于奔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文入武→武断乡曲→曲尽奇妙→妙手丹青→青梅竹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腹之言→言归于好→好行小慧→慧业文人→人人自危→危言竦论→论功行赏→赏贤罚暴→暴衣露盖→盖世无双→双桂联芳→芳年华月
2、陶然自得→得失荣枯→枯树生华→华星秋月→月旦春秋→秋毫勿犯→犯上作乱→乱语胡言→言不及义→义胆忠肝→肝胆欲碎→碎琼乱玉→玉貌花容→容头过身→身微言轻→轻手轻脚→脚心朝天→天不假年→年事已高→高枕勿忧→忧盛危明
3、陶然自得→得意忘言→言若悬河→河东三箧→箧书潜递→递胜递负→负荆请罪→罪恶滔天→天从人原→原封不动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陶然自得”几个大字。
(2)成语陶然自得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小斌写不出成语“陶然自得”的拼音。
(4)小静不会写成语“陶然自得”的最后一个字。
(5)玉泽哥哥给天慧和泷朵讲了“陶然自得”的历史故事。
(6)赵八乡中学的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陶然自得”。
成语出处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洋洋自得;安闲自得。
陶然陶然:[táorán] 闲适欢乐的样子。
陶陶:一、1、táo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陶器;陶俑;彩陶。(2)制造陶器:陶冶。(3)比喻教育、培养:熏陶。(4)姓。2、táo快乐:陶然;陶醉。
然然:rán 1、<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2、<代>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3、<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又] <形意动>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4、<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6、<连>然而;但是。《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得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陶陶:《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桃。《尔雅·释丘》再成为陶丘。〈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书·禹贡》东出于陶丘北。《释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说文》陶丘,在济阴。《战国策》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注〉今定陶县。《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定陶县。《史记·越世家》范蠡止於陶。〈注〉徐广曰:今定陶。正义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济州平阴县东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阳也。又《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为陶唐氏。《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又县名。《汉书·地理志》魏郡馆陶县,云中郡陶林县,定襄郡安陶县,雁门郡□陶县。又《玉篇》陶甄。《广韵》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书》神农作瓦器。《诗·大雅》陶复陶穴。又陶正,官名。《左传·襄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又《书·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传〉鬰陶,言哀思也。又《尔雅·释诂》鬰陶,繇喜也。《礼·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注〉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又《扬子·方言》陶,养也。秦或曰陶。又《后汉·杜笃传》粳稻陶遂。〈注〉韩诗曰:陶,畅也。又《广韵》正也,化也。又《扬雄·解嘲》后陶涂。〈注〉北方国名,出马,因以为名。又蒲陶,果名。《史记·大宛传》有蒲陶酒。《司马相如·上林赋》樱桃蒲陶。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广韵》陶唐之后,今出丹阳。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又《荀子·荣辱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嚚之貌。或曰陶当为逃,隐匿其情也。又《韵会》□通作陶。《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为臯陶。〈注〉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又《韵会》裪,通作陶。《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主衣服之官。又《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余昭切,音摇。《诗·王风》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传〉陶陶,和乐貌。《释文》陶,音遥。又《礼·祭义》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释文》陶,音遥。又《广韵》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又《集韵》大到切,音导。《诗·郑风》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传〉陶陶,驱逐之貌。《释文》陶,徒报反。好,呼报反。又《朱注》陶,叶徒□反。好,叶许□反。又叶夷周切,音由。《诗·鲁颂》淑问如臯陶,在泮献囚。《易林》兹基运时,稷契臯陶。贞良得愿,微子解囚。《杜笃·吴汉诔》尧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吕尙翼周。考证:(《左传·定二年》殷氏七族)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嚣之貌。)谨按此荀子荣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书不苟篇改荣辱篇。注顽嚣之貌照原文改顽嚚之貌。
然然:《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如延切,音□。《说文》烧也。〈注〉徐铉曰俗作燃。盖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文刘绩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集韵》通作□。又《玉篇》许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又《广韵》语助。《礼·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注〉然之言焉也。又《广韵》如也。《诗·邶风》惠然肯来。《礼·檀弓》贸贸然来。又承上接下语。《礼·曲礼》然后客坐。又《檀弓》然则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音zhòng]知父子之道矣。又《礼·祭义》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犹而也。又果然,兽名。《周礼·春官·巾车》然。□髤饰。〈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详犬部□字注。又率然,蛇名。《孙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又连然,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连然有盐官。又燕然,山名。《前汉·匈奴传》至速邪乌燕然山。又姓。《左传》楚然丹。郑然明。又叶而邻切,音人。《刘向·列女赞》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庄姜亦材,卒能修身。《马融·东巡颂》散齐即毕,越翼良辰,棫槱增积,烈火燔[音fán]然。考证:(《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赵用贤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上,未然者居下,则火易然也。)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皆刘绩语,非赵用贤语。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得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