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成语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ㄏㄨㄤˊ ㄑㄩㄝˋ ㄗㄞˋ ㄏㄡˋ
成语简拼:TLBCHQZH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螳蜋捕蟬,黄雀在后
成语英文:covet gains ahead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 as the mantis stalk the cicade,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
成语解释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人目光短浅
近义词 螳螂黄雀、一物降一物
成语示例 (1)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几个大字。
(2)红红写不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3)上杭县蛟洋中学的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小蔻不会写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最后一个字。
(5)勇男叔叔给培敏和苓钰讲解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故事。
(6)第三十七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我总是感觉这一次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8)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
(9)侵略者只想侵略别人,它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是很有道理的。
(10)小偷只顾着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着逮捕他了。
(11)那散修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算计半天,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徒为他人作嫁衣裳。
(12)完颜洪烈一心要去盗取大宋名将的遗书,却不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欧阳锋另在打他的主意。
(13)在去往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学的时候,佳姝大哥哥 给宇曦和雄英讲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
(14)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15)李云奇倒不是想仗义出手,替他师弟报仇,他的目地是想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想图谋那巨猿的内丹。
(16)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见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成语出处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螳螂 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活动灵便,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区叫刀螂。
捕 捕:[bǔ] (1)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2)姓。
蝉 蝉:chán <名>昆虫名,又叫『知了』。《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蝉联] 又作『蝉连』。连续不断。[蝉蜕] 1.蝉幼虫蜕下的壳,可入药。2.比喻解脱。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3.特指悟佛法,解脱凡体成佛。
黄 黄:huáng 1、<名>黄色。《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又] 〈名〉黄色的东西。《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促织》:『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又] 〈形〉枯黄。《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名>黄帝的简称。《史记·韩非列传》:『归本于黄老。』3、<名>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旧唐书·食货志》:『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4、<形>比喻事情落空。《红楼梦》:『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黄榜] 皇帝的文告。因用黄纸书写而名。殿试后,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黄发] 黄灵高寿的象征,因以指老人。[黄封] 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封而名。也用以泛指美酒。[黄冠] 道士的巾冠,因以为道士的别称。[黄泉] (1)地下水。(2)墓穴。迷信说法的阴间。
雀 雀:1、 [qiāo] 。2、 [qiǎo] 义同『雀(què)』。方言。用于『家雀儿』(jiāqiǎor)、『雀盲眼』(qiǎomángyǎn)。3、 [què] 〈名〉(1)(会意。从小隹。『隹』是短尾鸟的泛称,上加三点表示小。本义:麻雀)(2)同本义。雀,依人小乌也。――《说文》;从雀嗷嗷。――宋玉《高唐赋》;雀跃而游。――《庄子·在宥》;小者至于燕雀。――《礼记·月令》;青雀白鹄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雀盲症;雀舌牙茶(嫩芽茶);雀子(麻雀);雀爪(像麻雀的爪形,为绘画法中的一种名称);雀立(跳跃。一说:竦身而立);雀豹(指勇猛的雀);雀钗(雀形的钗头);雀罗(捕捉麻雀的网子);雀儿肠肚(比喻气量小);雀喜(早晨雀噪是喜庆之兆);雀儿(麻雀,小鸟)(3)泛指小鸟,鸟。二人雀弁执惠。――《书·顾命》。郑注:『赤黑曰雀。』。(4)如:雀舫(古代鸟形游船);雀翎(孔雀或鶡的羽毛);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 );雀金泥(用孔雀毛织成的毛料)。
在 在:zài 1、<动>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动>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3、<动>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会舍。』4、<介>在。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石灰吟》:『要留青白在人间。』[在事] 居官任职。[在野] (1)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2)不居官;不当政。[在意] 放在心上。
后 后:hòu 1、<名>君主;帝王。《殽之战》:『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2、<名>君王的正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3、<名>后面;后边。《孔雀东南飞》:『新妇车在后。』4、<形>次序或时间在后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又] <动>走在后面。《荷蓧丈人》:『子路从而后。』[又] <介>在……之后。《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又] <形意动>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名>后代子孙。《训俭示康》:『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记王忠肃公翱事》:『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后土] (1)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2)上后田官名。
螳 螳:《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螳螂也。《礼·月令》仲夏螳螂生。〈注〉螳螂,螵蛸母也。《扬子·方言》螳螂谓之髦。《郭注》有斧虫也,江东呼为石蜋。又名齕肬。《吴越春秋》夫秋蝉登高树,不知螳螂超枝缘条而稷其形。《庄子·人间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御曰: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又水名。《水经注》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又县名。《华阳国志》螳螂县出银、铅、白铜、亲药,有螳螂附子。
螂 螂:《申集中·虫字部》《篇海》同蜋。
捕 捕:《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步。《说文》取也。《增韵》擒捉也。又其人在而直追取之曰逮。其人亡而讨捕之曰捕。《前汉·灌夫传》遣吏分曹逐捕。又《韩延寿传》吏无追捕之苦。又姓。汉捕巡。又《集韵》方遇切,音付。击取也。与搏同。
蝉 蝉:《申集中·虫字部》《唐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音禅。《扬子·方言》蝉,楚谓之蜩。《古今注》齐王后忿死,尸变为蝉。登庭时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大戴礼》蝉饮而不食。《酉阳亲俎》蝉未蜕时名复育。《蠡海集》蝉近阳,依于木,以阴而为声。又《后汉·舆服志》侍中中常侍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蝉,取其清虚识变也。又蝉嫣,连也。《前汉·扬雄传》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又《扬子·方言》蝉,毒也。又车名。《盐铁论》推车之蝉攫,负子之敎也。〈注〉许慎曰:蝉攫,车类也。又人名。《大戴礼》颛顼产穷蝉。又与婵通。《成公绥·啸赋》荫修竹之蝉蜎。又《集韵》财仙切,音钱。同□,虫名。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又《正韵》上演切,音善。蜿蝉,舞盘曲貌。《王逸·九思》乗[音chéng]六蛟兮蜿蝉。〈注〉羣蛟之形也。或作蟺。
黄 黄:《亥集下·黄字部》《唐韵》乎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说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黄中通理。又《史记·天官书》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黄道。又山名。《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又黄河。《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虚,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又国名。《左传·桓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注〉黄国,今弋阳县。又州名。古邾国,汉西陵县,隋黄州。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又中黄,天子内藏。《后汉·桓帝纪》建和元年,芝生於黄藏府。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音chéng]黄令,晋官,主乗[音chéng]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郞,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省,称曰黄散。又老人曰黄发。《礼·曲礼》君子式黄发。〈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尔雅·释诂》黄发齯齿鲐背耈老,寿也。〈疏〉寿考之通称。又小儿曰黄口。《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又翠黄,飞黄,□马名。《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诗·鲁颂》有骊有黄。〈注〉黄騂曰黄。又鵹黄,鸟名。《尔雅·释鸟仓庚注》即鵹黄也。又黄目,卣罍类。《礼·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又大黄,弩名。《太公·六韬》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又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药名。又流黄,彩也。《古诗》少妇织流黄。《广雅》作留黄。又会稽竹簟供御,亦号流黄。《唐诗》珍簟冷流黄。又《正字通》贴黄,即古引黄。唐制,诏勑有更改,以纸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於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后世即以引黄为贴黄,不用黄纸。又仓黄,急遽失措貌。《风土记》大雪被南越,犬皆仓黄吠噬。又《玉篇》马病色也。《尔雅·释诂》虺隤,黄病也。〈注〉皆人病之通名,而说者便以为马病。《诗·周南》我马虺隤。考证:(《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河阳)谨照原文河阳改池阳。(《礼·曲礼》君子敬黄发。)谨照原文敬黄发改式黄发。(《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迎驾)谨照原文迎驾改进驾。
雀 雀:《戌集中·隹字部》《唐韵》即略切《集韵》《韵会》《正韵》即约切,□音爵。《说文》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与爵同。《古今注》雀,一名家賔。《埤雅》雀,物之淫者。《诗·召南》谁谓雀无角。《左传·襄二十五年》如鹰鸇之逐鸟雀也。又《书·顾命》二人雀弁。〈传〉雀韦弁。〈疏〉雀,言如雀头色也。又《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豻□雀饰。又《战国策》雀立不转。〈注〉雀立,踊也。又《扬子·方言》鹂黄,或谓之楚雀。《尔雅·释鸟》鵹黄,楚雀。〈注〉即仓庚也。又《尔雅·释鸟》鷣,负雀。〈注〉鷣,鹞也。善捉雀,因名。又《尔雅·释鸟·桑鳸窃脂注》俗谓之青雀。又《尔雅·释鸟·桃虫鹪注》鹪□,桃雀也。俗呼为巧妇。〈疏〉方言说,巧妇之名,自关而东谓之工爵,自关而西或谓之韈雀。又《扬雄·羽猎赋》□鸾,孔雀。又《临海异物志》南海有黄雀鱼,六月化为黄雀,十月入海为鱼。又《尔雅·释草》蘥,雀麦。〈注〉即燕麦也。又朱雀,南方宿名。《礼·曲礼》前朱雀而后□武。考证:(《扬雄·校猎赋》□鸾,孔雀。)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
在 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昨宰切《集韵》《韵会》《正韵》尽亥切,□裁上声。《尔雅·释训》居也。《易·乾传》在下位而不忧。又察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又存也。《论语》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汉·武帝纪》徵诣行在。《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又姓。晋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见《黄庭经》。又昨代切,音载。义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诗·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声。《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音chéng]云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次转去声训所,不知所即居,非上声者训居,去声者训所也。○按在有上去二声。字书韵书皆然。《礼韵》原许通押,《字汇》分训,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转去,亦非。
后 后:《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正韵》胡口切《韵会》很口切,□音后。《说文》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书·仲虺之诰》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礼·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让受于君,故称后。又《礼·曲礼》天子有后。〈疏〉后,后也。言其后于天子,亦以广后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汉曰皇后,汉祖母称太皇太后,母称皇太后。又诸侯亦称后。《书·舜典》班瑞于羣后。又古者君称臣亦曰后。《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疏〉国语云:稷为天官,单名为稷,尊而君之,称为后稷。又《毕命》三后协心。〈注〉谓周公君□毕公也。又《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传〉后土,社也。《左传·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注〉土为羣物主,故称后也。其祀句龙焉,在家则祀中溜,在野则为社。《正韵》后土,亦取厚载之义。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后处字子里。《前汉·儒林传》后仓字近君。又与后通。《礼·曲礼》再拜稽首 ,而后对。又《广韵》胡遘切《集韵》下遘切《韵会》《正韵》胡茂切,□音□。义同。又叶后五切,音户。《蔡邕·胡黄二公颂》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陆云·汉高盛德颂》咸阳克殄,既系秦后。峩峩阿房,乃清帝宇。○按诗本音云:《周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后后俱音户,后人误入四十五厚韵,故於《唐韵》正中正引经集证之。然自《玉篇》以后,后在厚韵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后五切为叶音矣。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