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zāng nà huì
成语简拼:TZN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貪贓納賄
成语解释
贪赃: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财物;纳:接受;贿:贿赂。指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成语示例
(1)已而国用不足,又复思融,意欲再行召入,会有飞状告融,贪赃纳贿,隐没官钱,乃再流巖州,病死途中。▲蔡东藩《南北史演义》四十四回
成语造句
(1)丹丹写不出成语“贪赃纳贿”,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贪赃纳贿”几个大字。
(3)鸾楼哥哥给淳晏和馨馨讲述了“贪赃纳贿”的成语典故。
(4)吴堡中学的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贪赃纳贿”。
(5)小臭不会写成语“贪赃纳贿”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纳贿纳贿:[nàhuì] 行贿或受贿。
贪赃贪赃:[tānzāng] 旧指官吏受贿。他由于贪赃而入狱。
贪贪:tān 1、<动>贪财。《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动>贪求;贪图;不知满足地追求。《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3、<动>贪恋;舍不得。《西游记》:『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贪叨] 贪得无厌。[贪墨] 贪污。指贪官污吏。
赃赃:zāng 1、<名>通过不下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列子·天瑞》:『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2、<名>贪污受贿的行为。《三国志·吴书·潘濬传》:『时沙羡赃秽不脩,濬按杀之。』今有成语『贪赃枉法』。
纳纳:nà 1、<动>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2、<动>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动>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纳死。』4、<动>交纳;交付。《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纳步] 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
贿贿:huì 1、<名>财物。《诗经·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动>赠人财物。《左传·宣公九年》:『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又] 贿赂;行贿;受贿。《记王忠肃公翱事》:『是非贿得也。』《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
贪贪:《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含切,音□。《说文》欲物也。《释名》贪,探也。探入他分也。《诗·大雅》贪人败类。《礼·礼运》用人之仁,去其贪。《屈原·离骚》衆[音zhòng]皆竞进以贪婪兮。《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又《集韵》他绀切,音探。义同。
赃赃:《酉集中·贝字部》《广韵》则郞切《集韵》《韵会》《正韵》兹郞切,□音臧。《玉篇》藏也。《广韵》纳贿曰赃。又通作臧。《前汉·尹赏传》其羞辱甚於贪污坐臧。
纳纳:《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奴答切《集韵》诺答切,□音衲。《说文》丝湿纳纳也。又《博雅》入也。《释名》纳,弭也。弭之两致之言也。《书·尧典》寅饯纳日。〈传〉饯,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纳于百揆。又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又《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又《仪礼·既夕礼》履外纳。〈注〉纳,收余也。又《礼·曲礼》纳女于天子。〈注〉纳女,犹致女也。又《礼·亲记》纳币一束。〈注〉纳,徵也。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与内同。《周礼·春官·钟师》纳夏。〈注〉故书纳为内。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补缀也。又与軜同。《荀子·正论篇》三公奉轭持纳。
贿贿:《酉集中·贝字部》《唐韵》呼罪切《集韵》《韵会》虎猥切,□音悔。《说文》财也。《尔雅·释言》贿,财也。〈疏〉财帛总名。《诗·卫风》以我贿迁。《周礼·天官·大宰》商贾阜通货贿。〈注〉布帛曰贿。又《仪礼·聘礼》贿用束纺。〈注〉贿,与人财之言也。《左传·文十二年》厚贿之。〈注〉贿,赠送也。《集韵》或作□。又《集韵》呼内切,音痗。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