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狼藉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wū láng jí成语注音:ㄊㄢ ㄨ ㄌㄤˊ ㄐㄧˊ
成语简拼:TWL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貪汙狼藉
成语解释
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贪污狼藉”几个大字。
(2)鲁鲁不会写成语“贪污狼藉”的最后一个字。
(3)媚媚写不出成语“贪污狼藉”的拼音。
(4)裕华中学的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贪污狼藉”。
(5)佐葵大哥哥给男男和菲津介绍了“贪污狼藉”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晋书·何充传》:『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狼藉狼藉:[lángjí] (1)乱七八糟;散乱、零散。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满目狼藉。杯盘狼藉。(2)也作『狼籍』。
贪污贪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污腐化;贪污分子。
贪贪:tān 1、<动>贪财。《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动>贪求;贪图;不知满足地追求。《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3、<动>贪恋;舍不得。《西游记》:『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贪叨] 贪得无厌。[贪墨] 贪污。指贪官污吏。
污污:wū 1、<名>停积不流的水。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2、<形>污秽;不干净。《屈原列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3、<动>玷污。《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4、<动>污蔑;诽谤。《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5、<动>贪污。《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
狼狼:láng <名>一种野兽,形状略像狗,昼伏夜出,性情凶残。比喻凶狠、贪婪。《鸿门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狼烟] 古代边关报警时烧起的烟。
藉藉:jí 1、<动>踩;践踏。《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2、<动>欺负;欺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jiè 1、<名>草垫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2、<动>垫。《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动>凭借;依靠。《过秦论》:『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4、<动>借;借给。《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5、<连>如果;假使。《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辨] 藉,籍。二字在古多通用。但『户籍』、『典籍』、『书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而『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藉藉] (1)交错杂乱的样子。(2)显赫、喧盛的样子。[藉荫] 指祖先的基业门第。
贪贪:《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含切,音□。《说文》欲物也。《释名》贪,探也。探入他分也。《诗·大雅》贪人败类。《礼·礼运》用人之仁,去其贪。《屈原·离骚》衆[音zhòng]皆竞进以贪婪兮。《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又《集韵》他绀切,音探。义同。
污污:《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汚《唐韵》屋孤切《集韵》《韵会》汪胡切,□音乌。与洿同。《说文》浊水不流也。一曰窊下。《诗·小雅》田卒污莱。〈传〉下则污,高则莱。《正义》污者,池停水之名。礼记曰污其宫而瀦焉是也。《左传·隐三年》潢污行潦之水。〈疏〉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又行浊亦曰污。《贾谊·新书道术篇》放理洁静谓之行,反行为污。《书·胤征》旧染污俗。又降也,杀也。《礼·檀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注〉有隆有杀,进退如礼。又劳事亦曰污。《左传·昭元年》处不辟污。《正义》言事之劳身,若秽之污物。又污邪,下地田也。《史记·滑稽传》瓯窭满沟,污邪满车。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诗·周南》薄污我私。〈传〉污,烦也。〈笺〉烦撋之用功深也。《字略》烦撋犹捼莎也。亦音乌。又《唐韵》《集韵》《韵会》□云俱切,音于。水名。在邺西南。《后汉·郡国志》邺有污水,有污城。〈注〉史记,项羽击秦军污水上。又曲也。《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称,尽而不污。《杜注》言尽其事实,无所污曲。又《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又《韵补》叶乌戈切,音窝。《杨方·合欢诗》尔根深且固,我根浅且污。移植良无期,叹息将如何。又叶文甫切,音武。《杜甫·雷诗》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考证:(《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文,尽而不污。)谨照原书文改称。
狼狼:《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说文》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从犬,良声。《埤雅》狼大如狗,青色,作声诸窍皆沸,善逐兽。里语曰:狼卜食。狼将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猎师遇狼辄喜。狼之所向,兽之所在也,其灵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尔雅·释兽》狼,牡貛,牝狼。〈注〉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种类也。《诗·齐风》竝驱从两狼兮。《周礼·天官·兽人》冬献狼。〈注〉狼膏聚,聚则温。又狼藉。《孟子》乐岁粒米狼戾。〈注〉狼戾,犹狼藉也。又《周礼·秋官》条狼氏。〈注〉条,当为涤器之涤。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又《律书》西至於狼。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又《杜笃·论都赋》寥狼邛莋。〈注〉寥狼,犹擥扰也。又地名。《左传·文九年》楚子师於狼渊,以伐郑。《史记·秦本纪》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白狼县,属右北平郡。臯狼县,属西河郡。皆见《前汉·地理志》。又《后汉·明帝纪》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又草名。《尔雅·释草》孟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又姓。《左传·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斩囚。又《集韵》里党切。音朗。狼犺,兽名。似猴。又郁狼,汉侯国。《韦昭曰》属鲁。狼音卢党反。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集韵》《韵会》□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阳武。《前汉·张良传》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注〉师古曰:狼音浪。◎按史记本作浪。
藉藉:《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慈夜切,音躤。《说文》祭藉也。《易·大过》藉用白茅。〈注〉荐藉于物。又《礼·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注〉藉,藻也。〈疏〉凡执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又《孟子》助者,藉也。《赵岐注》犹人相借力助之也。《战国策》藉兵乞食于西周。又《前汉·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注〉宽博有余也。又《后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所以慰藉之良厚。又《纲目集览》身之所依曰藉。又《释名》咀藉也,以藉齿牙也。又秦昔切,音籍。狼藉,离披亲乱貌。《前汉·江都易王传》国中口语藉藉,无复至江都。又《周语》宣王即位,不藉千亩。《前汉·文帝纪》其开藉田。又《谷梁传·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注〉藉谓贡献。又《庄子·应帝王》猿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注〉藉,绳也。又《史记·武安侯传》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注〉藉,蹈也。又姓。《国语》藉偃,晋大夫。又《唐韵古音》读胙。《史记·商君传》注新序论:周室归藉。《索隐》藉音胙。又《韵补》秦二切。《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压,兽相枕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