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zhǐ xiān xiān
成语简拼:SZX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十指纖纖
成语解释
十指:指双手;纤纤:细巧。旧时形容妇女的手细巧而柔美。
成语示例
(1)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唐·张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2)…两盘,凭你受用些儿压惊。』…——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十指纤纤”几个大字。
(2)寒春叔叔给厅函和温俊讲解了“十指纤纤”的历史故事。
(3)梅县瑶上中学的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十指纤纤”。
(4)妙妙写不出成语“十指纤纤”的拼音。
(5)小波不会写成语“十指纤纤”的最后一个字。
(6)体长八尺,十指纤纤,唇似抹朱,面如傅粉。
(7)兰儿走过去,伸出一双十指纤纤、润如凝脂般的手来。
(8)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见唐·张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成语出处
《古诗十九首》之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纤纤纤纤:[xiānxiān] 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十指纤纤。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纤纤:xiān 1、<形>细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2、<形>吝啬。《史记·货殖列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
十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纤纤:《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息廉切《集韵》《韵会》《正韵》思廉切,□音暹。《说文》细也。《扬子·方言》纤,小也。缯帛之细者谓之纤。《书·禹贡》厥篚□纤缟。〈传〉纤,细也。《楚辞·招魂》被文服纤。〈注〉纤谓罗縠也。又《礼·间传》禫而纤。〈注〉黑经白纬曰纤。《前汉·文帝纪》纤七日释服。〈注〉纤,细布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注〉揱纤,杀小貌。又《史记·司马相如传》蜚纤垂髾。〈注〉纤,袿衣饰。又《史记·货殖传》周人既纤。〈注〉纤,俭啬也。又《集韵》《韵会》□将廉切,音歼。《礼·文王世子》其□罪则纤剸。〈注〉纤,读为歼。歼,刺也。又《韵会》师咸切,音攕。与孅通。《前汉·食货志》至孅至悉也。〈注〉师古曰:孅,与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