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病无良医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bìng wú liáng yī成语简拼:SBWL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死病無良醫
成语解释
比喻无法挽救。死病,不治之症。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成语「死病无良医」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死病无良医”几个大字。
(3)格格写不出成语“死病无良医”,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4)鹏亮哥哥给佳宝和苏绮介绍了“死病无良医”的成语典故。
(5)香港福建中学的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死病无良医”。
(6)小蓝不会写成语“死病无良医”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孔丛子·执节》:『新垣固谓子顺曰:「……子何去之速也。」答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良医良医:[liángyī] 医术高明的医生。
死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病病:bìng 1、<动>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2、<名>泛指疾病。《察今》:『病万变,药亦万变。』3、<名>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4、<动>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又] <形>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名>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病也。』6、<动>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7、<动>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良良:liáng 1、<形>好;良好;优良。《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2、<形>善良。《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副>很;甚。《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4、<副>的确;确实。《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弼] 指贤良的辅臣。[良家] (1)关于经营的人家。(2)清白的人家。[良人] (1)善良的人。(2)平民。(3)夫或妻。
医医:yī 1、<名>医生。《扁鹊见蔡桓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动>医治。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死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病病:《午集中·疒字部》《唐韵》《集韵》《正韵》□皮命切,音寎。《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也。□与正气在肤体中也。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又苦也。《书·吕□》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又病,坊间曹也。《类要》唐以秘书监望虽清雅,实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着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着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又《韵补》叶被旺切,音傍。《黄庭经》宅中有士,常衣绦,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良良:《未集下·艮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梁。《说文》善也。《广韵》贤也。《释名》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又《太甲》一人元良,万邦以贞。〈注〉元,大。良,善也。又《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又《尔雅·释诂》良,首也。又《博雅》良,长也。又《正韵》器工曰良。《礼·月令》陶器必良。《周礼·天官·王府》掌凡良货贿之藏。又《内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又《春官·巾车》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注〉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为功则曰良。麤作为沽,则曰散也。又《博雅》良,牢,□也。又深也。《后汉·祭遵传》良夜乃罢。〈注〉良,犹深也。又良人,夫也。《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注〉妇人称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又夫称妇亦曰良人。《诗·唐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毛传》良人,美室也。◎按朱注云:良人,夫称也。与毛传异。又良久,颇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韵》或以为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声轻,故转略为良。又病愈曰良愈。又能也。《左传·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义曰:良是语词。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又《左传·庄十六年》良月。〈注〉十月也。又《礼·少仪》仆者右带刃,负良绥,申之面。〈注〉良绥,君绥也。又《庄子·危言篇》尝视其良。〈注〉墓也。又《諡法》温良好善曰良。又姓。郑大夫良霄,汉长秋良贺。又王良,星名。又大良造,秦官名。又地名。《左传·昭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注〉下邳有良城县。又山名。《山海经》良余之山,其上多谷柞,无石。又草名。《博雅》黄良,大黄也。又强良,兽名。见《山海经》。又吉良,良马名。见《唐书·兵志》。又《古今注》萤火,一名丹良。又《韵会》里养切,音两。《周礼·夏官·方相氏》以戈击四隅,殴方良。〈注〉方良,罔两也。《释文》方言:罔良,音两。又《正字通》音亮。《古诗》良无盘石固。《李白·宴桃李园序》良有以也。考证:(《庄子·危言篇》往视其良。)谨照原书危言篇改列御寇。往视改尝视。
医医:《子集下·匸字部》《唐韵》《正韵》于计切《集韵》《韵会》壹计切,□音翳。《说文》盛弓弩矢器。从匸,从矢亦声。《齐语》兵不解医。又《玉篇》所以蔽矢也。或作翳。(医)《唐韵》《韵会》於其切《正韵》於宜切,□音翳。《说文》治病工也。《礼·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记·扁鹊传》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又官名。《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注医师,衆[音zhòng]医之长也。《后汉·百官志》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注〉掌诸医。又虫名。《崔豹·古今注》蝘蜓,一名蛇医。又《集韵》或作毉。《后汉·郭玉传》毉之为言意也。又《集韵》《正韵》□隐绮切,音倚。《韵会》饮也。《五音集韵》梅浆也。《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二曰医。〈注〉醴浊酿酏为之则少清矣。又《集韵》或作醷,亦作臆。《周礼·天官·酒正注》郑司农说,《内则》浆水臆,医与臆音亦相似,文字不同,记之者各异耳。此皆一物。《释文》醷,本又作臆。又《集韵》壹计切,音医。《周礼·六饮》一曰医。徐仙民读。(医)考证:(《周礼·天官》医师。〈注〉医师,衆[音zhòng]医之长。〈疏〉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谨照原文改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注医师,衆[音zhòng]医之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