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tóu wú lù
成语注音:ㄗㄡˇ ㄊㄡˊ ㄨˊ ㄌㄨˋ
成语简拼:ZTW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走頭無路
成语解释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
近义词
[同]走投无路、走头没路、走投无计
成语接龙
1、走头无路→路断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焰嚣张→张口结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莺舞燕→燕岱之石→石赤不夺→夺门而出→出乎预料→料敌制胜→胜任愉快→快心遂意→意出望外→外圆内方→方领圆冠→冠上履下→下笔如神→神谟庙算→算无遗策→策名就列→列土封疆
2、走头无路→路绝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于世故→故态复作→作威作福→福善祸淫→淫言诐行→行己有耻→耻居王后→后来之秀→秀水明山→山穷水尽→尽其所长→长江天堑→堑山堙谷→谷马砺兵→兵不污刃→刃树剑山→山高水低→低头丧气→气克斗牛→牛头马面→面红耳赤
3、走头无路→路人皆知→知无不言→言出祸从→从风而服→服牛乘马→马上房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不充口→口腹之累→累月经年→年壮气锐→锐不可当→当局者迷→迷惑不解→解衣推食→食而不化→化为乌有→有目共见→见始知终→终而复始→始乱终弃→弃末返本→本位主义
4、走头无路→路无拾遗→遗臭千秋→秋毫见捐→捐弃前嫌→嫌长道短→短衣匹马→马耳东风→风门水口→口不择言→言与心违→违世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光之灾→灾难深重→重操旧业→业业兢兢→兢兢乾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寒胆战→战天斗地→地动山摧
5、走头无路→路无拾遗→遗形忘性→性命交关→关怀备至→至亲好友→友风子雨→雨过天青→青出于蓝→蓝田生玉→玉树芝兰→兰因絮果→果不其然→然荻读书→书不尽意→意出望外→外刚内柔→柔茹寡断→断章摘句→句栉字比→比肩叠踵→踵趾相接→接踵而来→来去分明→明窗浄几
成语示例
(1)《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想到这里,心上一似滚油煎的,直往上冲,急的搔头抓耳,走头无路。』
(2)《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把个陶子尧真正弄的走头无路,只得又打一个电报给姊夫。』
(4)…有何颜活在人世!侄儿在此投军,原因一时穷乏,走头无路,暂图糊口。那知误入罗网。近来屡要逃归,面投血书…——清·李汝珍《镜花缘》
(5)…拿木棒的,一拥上前,围住乱打。这一位夫人吓得走头无路,跪在地下,抱住制台叫救命。制台喝住众人,叫送他…——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个月,还未了结,讨债的却是天天不绝。急得采卿走头无路,家里坐不住,便常到沈月卿家避债。这沈月卿今年恰…——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7)…不懔懔栗栗。第一是个藩台,被他缠了又缠,弄得走头无路,甚么厘金咧、杂捐咧、钱粮咧,查了又查,驳了又驳…——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8)…进了杨太史的大门,方才走开。——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9)…差使,还要办得妥贴,着实为难,霎时间把他急得走头无路,如热锅上蚂蚁一般。当下便同衙门里师爷商量。——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0)…顺便探消息,顺便催银子,把个陶子尧真正弄的走头无路,只得又打一个电报给姊夫,说明洋人不退机器,请他…——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1)…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只因戴大理交情顶厚,未曾奉札之前,偏偏又是戴大…——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2)…心上一似滚油煎的,直往上冲,急的搔头抓耳,走头无路。既而一想:『文老七少掉的洋钱,大众都说是兰仙偷…——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3)…一五一十的统通告诉了他,才把他急得抓耳搔腮,走头无路。刘大侉子此时也顾不得他,自己坐了轿子去找娘舅…——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4)…做父执的应该替他教训才是。』刘大侉子被他弄得走头无路,便去找藩台,托藩台替他想法子,说:『照这种样儿…——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5)…如兜头一盆冷水,在店里盘算了半夜,踱来踱去,走头无路。后来忽然想到本省藩台,曾经见过两面,前头开办善…——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6)…』各语。河台自从奉到这些谕旨,正在茶饭无心,走头无路,不知如何是好;再听了萧知府传来的话,焉有不关心…——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7)…贾大少爷听了,这一气非同小可!急的踱来踱去,走头无路。几天里头,河南老太爷任上,以及相好的亲友那里…——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8)…监之后,内外膜不通气,谅系人情未曾托到,一时走头无路,便急急奔到顺治门外去找双刀卢五。谁知奔到那里…——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9)…情去,你问别人罢。』扬长的竟出后门去了。——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成语造句
(1)宝宝不会写成语“走头无路”的最后一个字。
(2)畅畅写不出成语“走头无路”,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走头无路”几个大字。
(4)梨林镇三中的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头无路”。
(5)紫大爷给君君和瑛瑛介绍了“走头无路”的成语典故。
(6)急得采卿走头无路,家里坐不住,便常到沈月卿家避债。
(7)这一位夫人吓得走头无路,跪在地下,抱住制台叫救命。
(8)后来刘大侉子一五一十的统通告诉了他,才把他急得抓耳搔腮,走头无路。
(9)去关公初中的路上,绍禾大哥哥给钦安和语甜讲述了『走头无路』的历史典故
(10)正在走头无路的时候,忽见里面走出一个中国人来,也不晓得是行里的什幺人。
(11)因塌窑砸死了七个窑工,充了家产,走头无路后经友人介绍出家为僧来到青云庙。
(12)这日听得人家传来的话,赛如兜头一盆冷水,在店里盘算了半夜,踱来踱去,走头无路。
(13)草民被楚家父子排挤,走头无路,今日特来投到杨县男门下,还请杨县男不计前嫌,收下草民。
(14)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15)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把个陶子尧真正弄的走头无路,只得又打一个电报给姊夫。』。
(16)第一是个藩台,被他缠了又缠,弄得走头无路,甚么厘金咧、杂捐咧、钱粮咧,查了又查,驳了又驳。
(17)然而立时立刻要办怎幺一个差使,还要办得妥贴,着实为难,霎时间把他急得走头无路,如热锅上蚂蚁一般。
(18)河台自从奉到这些谕旨,正在茶饭无心,走头无路,不知如何是好;再听了萧知府传来的话,焉有不关心之理。
(19)孔、王两个这日见军门进监之后,内外膜不通气,谅系人情未曾托到,一时走头无路,便急急奔到顺治门外去找双刀卢五。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6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孉,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头头:一、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尺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接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有准头;尝了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二、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留头;梳头;平头;分头。(3)(头儿)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头儿)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呀!(5)(头儿)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儿)头目。(7)(头儿)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用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头趟;头一遍;头半本;头几个;头三天(=前面的三天)。(11)<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头年(=去年或上一年);头天(上一天);头两年(=去年和前年,或某年以前的两年);头三天(=昨天、前天和大前天,或某天以前的三天)。(12)临;接近:头五点就得动身;头鸡叫我就起来了;头吃饭要洗手。(13)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兼表数目不大:十头八块;三头五百。(11)量词。a)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头牛;两头驴。b)用于蒜:一头蒜。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路路:lù 1、<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2、<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3、<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头头:《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投。《说文》首也。《礼·玉藻》头容直。《释名》头,独也,於体高而独也。又古者谓一人为一头。《春秋元命苞》十纪,其一曰九头纪,即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仪礼·士相见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注〉头,阳也。〈疏〉执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杀之。虽死犹尚左,以从阳也。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注〉竖,小吏,名头须。又药名。《本草纲目》百头,贯衆[音zhòng]也。一名鸱头。《陶弘景曰》叶似大蕨,毛芒似老鸱头。又《唐韵》《正韵》古音徒。《古诗》东方千余骑,夫壻居上头。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上纪开辟,邃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又与兜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国。考证:(《广韵》《正韵》古音徒。)谨按广韵正韵无此音。查系唐韵正文。今改广韵正韵为唐韵正韵。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路路:《酉集中·足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即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音chéng]失。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音chéng]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又《集韵》正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