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尺铁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wú chǐ tiě成语简拼:SWCT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手無尺鐵
近义词
[同]手无寸铁
成语示例
(1)唐·刘长卿〈从军〉诗六首之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手无尺铁”几个大字。
(2)西宁一中的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无尺铁”。
(3)小贝不会写成语“手无尺铁”的最后一个字。
(4)小彬写不出成语“手无尺铁”的拼音。
(5)薛叔叔给他的小外甥囡和外甥介绍了“手无尺铁”的成语故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手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尺尺:chǐ 1、<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2、<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3、<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尺晷] 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成一赋。』[尺书] 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尺,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音fán]诸子,诸子尺,文篇具在。』[尺素] 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
铁铁:tiě 1、<名>铁,一种金属。《史记·货殖列传》:『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2、<形>比喻坚固;坚定不移。《文心雕龙·祝盟》:『刘琨铁誓,精贯霏霜。』3、<名>像铁一样的颜色。杜甫《泥功山》:『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手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尺尺:《寅集上·尸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石切,音赤。《说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动衇为寸口,十寸为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家语》布指知尺,舒肱知寻。《前汉·律正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蔡邕·独断》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周礼·司市》疏置丈尺於绢布之肆。又大尺曰施。《管子·地员篇》其施五尺。〈注〉施音遗,大尺之名。又《小尔雅》五尺谓之墨。《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其名为墨,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又《唐辇下岁时记》二月朔日为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又法三尺,谓以三尺竹□书写法律,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今以三尺为□具,非也。又叶昌约切,音绰。《诗·鲁颂》是寻是尺。叶下作若。《韵会》通作赤。考证:(《说文》周制,寸,尺,咫,寻,常,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谨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周礼·地官》置丈尺於绢布之市。)谨照原文地官改为司市疏,市改肆。
铁铁:《戌集上·金字部》(古文)銕《唐韵》天结切《集韵》《韵会》《正韵》他结切,□天入声。《说文》黑金也。《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史记·货殖传》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冶铁富鲁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铜刃赞序》古以铜为兵,至於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克给,故以铁足之。又黄铁,铜也。《书·吕□·其罚百锾传》锾,黄铁也。〈疏〉古者金银铜铁,总号为金,此传言黄铁,舜典传言黄金,皆是今之铜也。古人赎罪,悉皆用铜,而传或称黄金,或言黄铁,谓铜为金为铁耳。又《礼·月令》孟冬驾铁骊。〈注〉铁骊,色如铁。《诗·秦风》驷铁孔阜。〈传〉铁骊也。〈疏〉铁者,言其黑色如铁。◎按今集注作驖。又地名。《春秋·哀二年》战于铁。〈注〉铁,卫地,在戚城南。又水名。《山海经》敝铁之水出焉。又兽名。《神异经》南方有兽,名曰啮铁,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作兵器,其利如钢。又书名。《前汉·艺文志》桓宽盐铁论六十篇。又姓。《正字通》宋铁南仲,明铁铉。又《广韵》复姓。赫连勃勃,攺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庶朕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又《集韵》徒结切,音耊。利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