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niè dù shí
成语简拼:SNDS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鼠齧蠹蝕
成语解释
指鼠咬虫蛀。
成语造句
(1)芳芳写不出成语“鼠齧蠹蚀”,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2)孩立叔叔给恬粼和子捷介绍了“鼠齧蠹蚀”的成语故事。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鼠齧蠹蚀”几个大字。
(4)小红不会写成语“鼠齧蠹蚀”的最后一个字。
(5)珠山镇中学的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齧蠹蚀”。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蠹蠹:dù 1、<名>蛀虫,常用以比喻侵耗国家或人民财物的人。《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2、<动>蛀蚀;败坏。《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蠹役] 害民的差役。[蠹鱼] 也叫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蚀蚀:shí损失;损伤;亏耗:蚀本;侵蚀;腐蚀。(2)同『食』。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蠹蠹:《申集中·虫字部》(古文)螙《唐韵》《集韵》当故切《韵会》《正韵》都故切,□音妒。《说文》木中虫也。《庄子·人间世》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注〉虫在木中谓之蠹。又《前汉·南粤传》桂蠹一器。又《续博物志》积谷则生蠹。又蠹书。《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雀梁,蠹书于羽陵。〈注〉暴书中蠹虫,使不藏匿也。《徐陵·玉台新咏序》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又《尔雅·释虫》蜭,毛蠹。〈注〉即蛓也。《说文》作蠹,省作螙,象□在木中形。《集韵》亦作□。《韵会》别作蠧,非。考证:(《穆天子传》天子东逊。)谨照原文逊改游。
蚀蚀:《申集中·虫字部》《唐韵》乗[音chéng]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音食。《广韵》败创也。《玉篇》日月蚀也。《释名》日月亏曰蚀,稍小侵亏如虫食草木之叶。《汉书·韦昭注》亏败曰蚀。《晋书·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谓日月蚀。或曰脱光也。《春秋》本作食。又《韵会》凡物侵蠹皆曰蚀。又《集韵》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前汉·高帝纪》从杜南入蚀中。《李奇注》蚀音力。《如淳曰》蚀,入汉中道川谷名。又卢东切,音笼。与豅同。详豅字注。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