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fù wō cháng
成语注音:ㄕㄨˇ ㄈㄨˋ ㄨㄛ ㄔㄤˊ
成语简拼:SFW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腹蝸腸
成语解释
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气量狭小
近义词
鼠腹鸡肠
反义词
宽宏大量
成语接龙
1、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坑满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爱日→日已三竿→竿头日进→进退失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见迭出→出圣入神→神安气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三其德→德隆望尊→尊姓大名→名正言顺→顺过饰非→非分之财→财不露白→白眼相看
2、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坑满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贵人善忘→忘生舍死→死有余辜→辜恩背义→义薄云天→天香国色→色若死灰→灰心短气→气壮理直→直入公堂→堂皇正大→大得人心→心服首肯→肯构肯堂→堂皇富丽→丽句清词→词穷理尽→尽人皆知→知小言大→大中至正
3、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坑满谷→谷马砺兵→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决一死战→战火纷飞→飞阁流丹→丹心如故→故旧不弃→弃暗投明→明刑不戮→戮力一心→心领神会→会少离多→多艺多才→才高行洁→洁身自守→守道安贫→贫病交迫→迫不可待→待价而沽→沽誉钓名→名列前茅
4、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脸春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满天下→下车作威→威刑肃物→物极必返→返观内视→视下如伤→伤弓之鸟→鸟得弓藏→藏锋敛颖→颖脱而出→出言吐语→语重心沉→沉吟章句→句栉字比→比肩随踵→踵接肩摩→摩拳擦掌→掌上观纹→纹丝不动→动地惊天
5、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盘皆输→输肝剖胆→胆破心寒→寒蝉僵鸟→鸟面鹄形→形迹可疑→疑鬼疑神→神哗鬼叫→叫苦不迭→迭见层出→出人意外→外合里应→应对如流→流水游龙→龙首豕足→足足有余→余风遗文→文搜丁甲→甲第连云→云开雾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俯后仰
成语示例
(1)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洪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
(2)…:『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洪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实实的哄你出来,与你见阵,不期你在我家兄心…——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鼠腹蜗肠”几个大字。
(2)第十六中学的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腹蜗肠”。
(3)亮亮写不出成语“鼠腹蜗肠”,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4)小霏不会写成语“鼠腹蜗肠”的最后一个字。
(5)星宇叔叔给晓贝和蝶姬讲述了“鼠腹蜗肠”的成语故事。
(6)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洪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
成语出处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腹腹:fù(1)躯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动物的腹在胸的后面。通称肚子(dù zi)。(2)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
肠肠: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腹腹:《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六切,音福。《说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尔雅·释诂》腹,厚也。《诗·小雅》出入腹我。〈传〉厚也。〈笺〉腹,怀抱也。《礼·月令》孟冬之月,水泽腹坚。〈注〉腹,厚也。又《增韵》肚也。《释名》腹,复也,富也,肠胃之属,以自裹盛复於外复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说卦》坤为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为腹也。又凡借以喻物。《诗·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图引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又遗腹。《前汉·昭帝纪》泗水戴王有遗腹子煖。又腹疾。《左传·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鱼腹疾柰何。又衣名。《释名》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又姓。《战国策》腹击为室而钜。〈注〉赵臣。又人名。《史记·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又《韵补》叶音必。《易林》阴寒主疾,水离其室。民饥于食,不病心腹。
蜗蜗:《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韵会》《正韵》□古华切,音瓜。《说文》蜗蠃也。《尔雅·释鱼》蚹蠃,螔蝓。〈注〉即蜗牛也。〈疏〉按《本草》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头形似蛣蝓,但背负殻尔。《古今注》蜗牛,陵螺也。殻如小螺,热则自悬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殻,故曰蜗舍,蜗殻宛转有文章。《庄子·则阳篇》有国于蜗牛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牛之右角者曰蛮氏。《郭璞·江赋》鹦螺□蜗。又《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又古禾切,音戈。《庄子》郭象注读戈。考证:(《尔雅·释虫》蚹蠃,螔蝓。)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肠肠:《未集下·肉字部》《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又《释名》畅也,言通畅胃气也。又《博雅》详也。又羊肠,太行山坂名。《战国策》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又无肠,国名。《山海经》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又鱼肠,刃名。见《三国蜀志》。又草名。《博雅》鹿肠,□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又黄肠,椁名。《后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又《礼·仪志》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