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成语注音:ㄧㄥˇ ㄊㄨㄛ ㄦˊ ㄔㄨ
成语简拼:YTEC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穎脱而出
成语英文:the point of an awl sticking out through a bag ( talent showing itself
成语解释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显现才能
近义词 [同]脱颖而出
反义词 不露锋芒
成语接龙 1、颖脱而出 之死靡二 尤而效之 之死靡他 
2、颖脱而出→出奴入主→主忧臣辱→辱国丧师→师出有名→名正言顺→顺水行舟→舟中敌国 雨打风吹 踵趾相接 
3、颖脱而出→出奇制胜→胜友如云→云泥之差 意气自若 辙乱旗靡 照本宣科 珍禽奇兽 
4、颖脱而出→出师无名→名满天下→下车之始→始终如一→一夫之用→用非其人 战火纷飞 
5、颖脱而出→出于意外→外方内圆→圆木警枕 枕岩漱流 中心摇摇 中流底柱 用逸待劳 淫朋狎友 友风子雨 雨断云销 
成语示例 (1)《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源)
(2)五代十国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毛遂云:「锥未得处囊中故也。如得处囊中,则必颖脱而出矣。」我之所志,大有以似此。』
(3)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成语造句 (1)步大爷给月月和媛媛讲解了“颖脱而出”的历史故事。
(2)成语颖脱而出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虎仔不会写成语“颖脱而出”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颖脱而出”几个大字。
(5)田庄二中的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颖脱而出”。
(6)小斌写不出成语“颖脱而出”,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7)去往象山县涂茨镇初级中学的公车上,雨萍大哥哥 
(8)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颖 颖:yǐng<书>(1)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带芒的外壳:颖果。(2)指某些小而细长的东西的尖端:短颖羊毫(笔)。聪明:聪颖。
脱 脱:tuō 1、<动>脱落;脱离。《左忠毅公逸事》:『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2、<动>脱下;解去。《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3、<动>解脱;免除。《促织》:『百计营谋不得脱。』4、<动>逃脱;逃离。《鸿门宴》:『脱身独去,已至军矣。』5、<动>发出;冒出。《毛遂自荐》:『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6、<动>掉下;落下。《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7、<形>疏忽;轻率。《殽之战》:『轻则寡谋,无礼则脱。』8、<连>倘若;如果。《柳毅传》:『脱获回耗,虽死必谢。』[脱略] 轻慢;不拘。[脱兔] 逃跑之兔,喻行动迅疾。[脱误] (1)脱漏和错误。(2)疏忽失误。
而 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 
出 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 
颖 颖:《午集下·禾字部》《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音颍。《玉篇》禾末也。《诗·大雅》实颖实栗。〈传〉颖,垂颖也。〈疏〉颖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传〉颖,穗也。禾各生一茎,而合为一穗。又鐶也。《礼·少仪》刀却刃授颖。又锥鋩也。《史记·平原君传》如锥之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又警枕也。《礼·少议》颖杖琴瑟。〈注〉颖,警枕也。〈疏〉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释文》颖,京领反。又《韵会》笔头也。韩愈有毛颖传。又《正字通》士才能拔类者亦曰颖。《陆机·文赋》拔尤取颖。又姓。《左传·隐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后遂以为氏。《急就篇》亦作颍。○按颖当依《说文》隷禾部,《字汇》《正字通》伪入页部,今改正。
脱 脱:《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韵会》《正韵》□徒活切,音夺。《说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韵会》一曰壤断。《增韵》物自解也。《博雅》脱,离也。《尔雅·释器》肉曰脱之。〈注〉剥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又《韵会》免也。《前汉·高五王传》自以为不得脱长安。〈注〉脱,免也。又略也。《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注〉脱,犹疏略也。《后汉·向栩传》及之官,时人谓其必当脱素从俭。〈注〉脱易□素。又《博雅》脱,遗也。《礼·冠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注》遗,犹脱也。又过去也。《庄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注〉脱,过去也。又除也。《公羊传·昭十九年》复加一饭,则脱然愈。〈注〉脱然,疾除貌。又《韵会》误也。又或然之辞。又草名。《尔雅·释草》倚商,活脱。《山海经》升山,其草多寇脱。〈注〉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又鸟名。《博雅》笼脱,鹞也。又山名。《山海经》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又龙脱,地名。《史记·樊郦传》战龙脱。〈注〉在易州。又《广韵》《集韵》《正韵》他括切《韵会》他活切,□音捝。义同。又《集韵》欲雪切,音悦。虫新出,皮悦好貌。司马彪说。《庄子·至乐篇》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於竈下,其状若脱。〈注〉脱,新出皮也。又《集韵》吐外切。与娧同。娧娧,舒迟貌。一曰喜也。《诗·召南》舒而脱脱兮。《礼·儒行·麤而翘之又不急为也注》又必舒而脱脱焉。《释文》脱,吐外反。又《淮南子·精神训》脱然而喜矣。〈注〉脱,舒也。又《韵补》叶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乗[音chéng]其如脱。〈注〉脱,叶徒对反。又叶音托。《苏轼·范景仁铭》君实既来,遁归於洛。絷而维之,莫之胜脱。
而 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出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