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ú mén shú lù
成语注音:ㄕㄨˊ ㄇㄣˊ ㄕㄨˊ ㄌㄨˋ
成语简拼:SMS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熟門熟路
歇后语:媳妇回娘家成语谜语回老家
成语英文:a familiar road and a familiar door (things that one knows well
成语解释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现成的门路
近义词 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反义词 人地两生
成语接龙 1、熟门熟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涌如山→山阴乘兴→兴致勃勃→勃然奋励→励兵秣马→马仰人翻→翻箱倒箧→箧书潜递→递兴递废→废文任武→武昌剩竹→竹罄南山→山肴海错→错认颜标→标新创异→异口同声 →声色犬马→马齿徒长→长戟高门 →门堪罗雀→雀马鱼龙
2、熟门熟路→路柳墙花→花残月缺→缺一不可→可乘之机→机事不密→密云不雨→雨消云散 →散带衡门→门户之见→见精识精→精神百倍→倍道兼进→进锐退速→速战速决→决胜庙堂→堂堂一表→表里相应→应付裕如 →如芒在背→背碑覆局→局骗拐带→带牛佩犊→犊牧采薪→薪尽火传
3、熟门熟路→路絶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满志得→得寸进尺→尺幅千里→里丑捧心→心如刀搅→搅海翻江→江心补漏→漏脯充饥→饥焰中烧→烧琴煮鹤→鹤势螂形→形势逼人→人山人海→海水桑田→田畯野老→老大徒伤→伤言扎语
4、熟门熟路→路断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谋深算→算沙抟空→空拳白手→手不应心→心虔志诚→诚至金开
5、熟门熟路→路柳墙花→花天酒地→地动山摧→摧锋陷坚→坚额健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心易气
成语示例 (1)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鲁迅《彷徨·祝福 》
(2)…走了半天,一直进城,投奔石牌楼而来。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赵温却是头…——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3)…实缺吗?趁这机会报效上去,黑大叔那里,我们是熟门熟路,他自然格外替我们说好话。你自己盘算盘算。依我看…——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4)…上的人看了都还明白。萧长贵是船上来过多次了,熟门熟路,人都有点认得。见了船上的人,无论是兵官,是兵丁…——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5)…多半就藏在床上。瘦头陀在慈宁宫住过不少日子,熟门熟路,这张大床也不知睡过多少晚了,也真亏他想得出这条…——当代·金庸《鹿鼎记》
(6)…大伙儿还是暂且分散罢。』…——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岑岑不会写成语“熟门熟路”的最后一个字。
(2)成语熟门熟路的结构和「可有可无」一样,都是ABAC形式。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熟门熟路”几个大字。
(4)第七十三中学校的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熟门熟路”。
(5)七灵叔叔给沐尔和莎曼讲了“熟门熟路”的历史故事。
(6)小丁写不出成语“熟门熟路”,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7)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见鲁迅《彷徨·祝福》。
(8)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赵温却是头一遭。
(9)趁这机会报效上去,黑大叔那里,我们是熟门熟路,他自然格外替我们说好话。
(10)在去往汶上县郭仓乡中学的小面包车上,一飞叔叔给映萱和美奂讲了『熟门熟路』的历史故事。
(11)瘦头陀在慈宁宫住过不少日子,熟门熟路,这张大床也不知睡过多少晚了,也真亏他想得出这条巧计来。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熟路 熟路:[shúlù] 常来往而熟悉的道路。熟门熟路。
熟 熟:shú 1、<形>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2、<动>成熟。《采草药》:『稻有七八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3、<动>熟悉;熟练。《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4、<形>深透;仔细。《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5、<形>深;酣。《李愬雪夜入蔡州》:『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
门 门:mén 1、<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又] <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门甚隘。』2、<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3、<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4、<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二百卷。』
路 路:lù 1、<名>道路。《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2、<名>途径;门路。《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3、<名>路程;路途。《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名>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宋时相当于现在省;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形>衰败;疲惫。《孟子·滕文公上》:『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熟 熟:《巳集中·火字部》《玉篇》市六切《广韵》殊六切,□音淑。《说文》本作□。食饪也。《玉篇》烂也。《礼·祭义》亨熟羶芗。又《广韵》成也。《书·金滕》岁则大熟。又《战国策》愿王熟虑之。又《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又《史记·大宛传》率多进熟于天子。〈注〉汉书音义曰:进熟,美语如成熟者也。又《释名》荆豫人谓长妇曰熟。熟,祝也。祝,始也。《韵会》熟,本作孰。后人加火,而孰但为谁孰字矣。
门 门:《戌集上·门字部》《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扪。《说文》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博雅》门,守也。《释名》扪也。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门。〈注〉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於门也。《书·舜典》賔于四门,四门□□。〈传〉四门,四方之门。《礼·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王行止食息,张帷为宫,树旌以表门。〈又〉设车宫辕门。〈注〉王止宿险阻之处,车以为藩,则仰车以其辕表门。今慕府亦称辕门,牙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九门: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臯门、雉门、应门、路门、寝门,亦曰库门。又谯门,城上为高楼以望者。《前汉·□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又桥门,国学门也。《后汉·儒林传》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又师门。《后汉·桓荣传》上则通达经旨,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又《通监》唐狄人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或谓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又《正字通》世族盛着曰门望。韩显宗疏,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易·系辞》道义之门。〈疏〉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与道义为门户也。又《老子·道德经》衆[音zhòng]妙之门。又期门,勇士也。《后汉·谯□传》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注〉前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赋》期门佽飞,列刃攒鍭。又官名。《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后汉·百官志》黄门侍郞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又〉门大夫六百石。〈注〉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注〉将代父当门者也。《左传·襄十一年》大夫诸司门子勿顺。又地名。《左传·襄二十七年》托於木门。〈注〉木门,晋地《史记·项羽纪》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孟康注》在新丰东十七里。又《秦本纪》败三晋之师於石门。《一统志》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踰中条山,通陕州道,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名曰石门。又鴈门,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传〉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后汉·逸民传》龎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又《正字通》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汉光武纪寒门注,师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注〉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明则氏羌贡。《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艺,谓之门子。后因以为氏,后魏门文爱。又东门、西门、雍门、木门,俱复姓。《左传·宣十八年注》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使卢生求羡门高誓。〈注〉羡门,古仙人。《前汉·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注〉即逢蒙。《荀子·正论篇》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又《正字通》僧曰沙门桑门。《前汉·郊祀志》沙门,汉言息心削发,绝情欲,归於无为也。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楚辞·远游》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有成兮,此德之门。又叶眉贫切,音珉。《诗·邶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叶下贫。《荀卿·云赋》往来惽惫,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门。考证:(《周礼·大司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谨照原文大磬改大□。
路 路:《酉集中·足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即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音chéng]失。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音chéng]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又《集韵》正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