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ú dú wán wèi
成语简拼:SDW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熟讀玩味
成语解释
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形容反复仔细地阅读。
成语示例
(1)晋·郭璞《葬经·杂篇》:『学者当熟读玩味,则知景纯之心法矣。』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熟读玩味”几个大字。
(2)呼兰区杨林中学的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熟读玩味”。
(3)健健写不出成语“熟读玩味”的拼音。
(4)凯凯不会写成语“熟读玩味”的最后一个字。
(5)丕美大哥哥给倩萍和鸣晨讲了“熟读玩味”的典故。
成语出处
晋·郭璞《葬经·杂篇》:『学者当熟读玩味,则知景纯之心法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玩味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他的话值得玩味。
熟熟:shú 1、<形>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2、<动>成熟。《采草药》:『稻有七八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3、<动>熟悉;熟练。《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4、<形>深透;仔细。《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5、<形>深;酣。《李愬雪夜入蔡州》:『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
读读:dú <动>阅;看。《王冕读书》:『执策映长明灯读之。』dòu<名>语句中的停顿。《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读礼] (1)学习礼节。(2)居丧。
玩玩:wán 1、<动>玩弄;戏弄。《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动>欣赏;玩赏。《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3、<名>供观赏或玩赏的物品。《国语·楚语》:『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4、<动>研究;玩耍。《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5、<动>轻视;忽视。《左传·僖公五年》:『寇不可玩。』[玩弄] (1)供玩赏的器物。(2)研习;玩味。(3)戏弄;弄耍。
味味:wèi 1、<名>滋味;味道。仲长统《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味。』[引] 食物一种叫一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两味。』2、<动>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引] 体会事物的道理。杜甫《秋日夔州咏怀》:『虚心味道玄。』
熟熟:《巳集中·火字部》《玉篇》市六切《广韵》殊六切,□音淑。《说文》本作□。食饪也。《玉篇》烂也。《礼·祭义》亨熟羶芗。又《广韵》成也。《书·金滕》岁则大熟。又《战国策》愿王熟虑之。又《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又《史记·大宛传》率多进熟于天子。〈注〉汉书音义曰:进熟,美语如成熟者也。又《释名》荆豫人谓长妇曰熟。熟,祝也。祝,始也。《韵会》熟,本作孰。后人加火,而孰但为谁孰字矣。
读读:《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独。《说文》诵书也。《徐锴曰》读犹渎也。若四渎之引水也。《诗·鄘风》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毛传》抽也。《郑笺》抽犹出也。《朱传》诵言也。《礼·文王世子》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疏》《孝经纬》云:祝融之乐曰《属读》。又曲名。《唐书·礼乐志》《读曲》,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也。又官名。《唐书·百官志》集贤殿书院有侍读学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大透切,音豆。义同。《周礼·天官·宫正注》郑司农读火绝之。《释文》徐音豆。又《增韵》句读,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今秘省挍书式:凡句绝,则点於字之旁读,分则微点於字之中间。又《韵会》通作投。《马融·长笛赋》察度於句投。〈注〉说文曰:逗,止也。投与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按此则读与逗通。逗又与投通。又叶亭正切,音狄。《苏辙·醉吟庵诗》诗成付与醉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考证:(《周礼·天官·小宰宫正注》郑司农读火绝之。徐音豆。)谨按此天官宫正注非小宰注也,谨照原文省小宰二字。俆音豆上增释文二字。
玩玩:《午集上·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五换切,音翫。《说文》弄也。《玉篇》戏也。《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列子·黄帝篇》海上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从沤鸟游,沤至者百数。其父曰:取来吾玩之。明日,沤鸟舞而不下也。又习也。《易·系辞》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疏〉言君子爱乐而习玩者,是六爻之辞也。《陆机·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又珍也。《陆机·辨亡论》奇玩应响而赴。《韵府》手不持珠玉之玩。又《韵补》叶音彦。《庾敳·意赋》物咸定於无初兮,□时至而后验。飘颻□旷之域兮,深漠畅而靡玩。又叶音院。《阮瑀·琴歌》青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已玩。
味味:《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又五味,药名。《抱朴子·僊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又《集韵》莫拜切,音□。饮食之味。又莫佩切,音妹。器光泽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注〉孟康曰:味音昧。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注〉味当作沫。沫靧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