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bǐng yú rén
成语注音:ㄕㄡˋ ㄅㄧㄥˇ ㄧㄩˊ ㄖㄣˊ
成语简拼:SBY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授柄於人
成语解释
犹言授人以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使自己被动
近义词
授人以柄、遗人口实
成语接龙
1、授柄于人→人材出众→众心如城→城下之辱→辱国丧师→师老兵破→破琴绝弦→弦外之响→响彻云际→际会风云→云消雨散→散兵游勇→勇猛果敢→敢作敢为→为虎傅翼→翼翼飞鸾→鸾翱凤翥→翥凤翔鸾→鸾跂鸿惊→惊心吊胆→胆寒发竖→竖子成名→名震一时→时移势易→易地而处
2、授柄于人→人急智生→生不逢时→时运不齐→齐王舍牛→牛听弹琴→琴剑飘零→零七八碎→碎骨粉尸→尸居龙见→见噎废食→食为民天→天高地厚→厚颜无耻→耻居王后→后来居上→上竿掇梯→梯山航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知卓见→见微知着→着人先鞭→鞭辟入里→里丑捧心
3、授柄于人→人己一视→视如敝屐→屐齿之折→折冲之臣→臣门如市→市道之交→交口同声→声气相通→通同一气→气义相投→投木报琼→琼枝玉树→树俗立化→化民易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洁冰清→清洌可鉴→鉴貌辨色→色厉胆薄→薄命佳人→人生如梦→梦见周公→公私两便
4、授柄于人→人间地狱→狱货非宝→宝刀不老→老之将至→至亲骨肉→肉飞眉舞→舞笔弄文→文通残锦→锦瑟年华→华不再扬→扬武耀威→威风祥麟→麟角凤距→距跃三百→百口难分→分毫不差→差强人意→意气风发→发隐擿伏→伏首贴耳→耳濡目及→及宾有鱼→鱼传尺素→素餐尸位
5、授柄于人→人心大快→快步流星→星霜屡移→移风振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惨花愁→愁红惨緑→緑叶成阴→阴疑阳战→战火纷飞→飞鹰走马→马捉老鼠→鼠窜狗盗→盗怨主人→人亡家破→破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伤无臭→臭名昭彰→彰善瘅恶→恶衣蔬食→食子徇君
成语示例
(1)王朔《橡皮人》:『大概也觉得他的小伙计不够老练,说话造次,授柄于人,走上来隔开我们。』
成语造句
(1)成语「授柄于人」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授柄于人”几个大字。
(3)风大爷给梅梅和小唯讲述了“授柄于人”的故事。
(4)皓皓写不出成语“授柄于人”,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5)小茗不会写成语“授柄于人”的最后一个字。
(6)梓童山武术院的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授柄于人”。
(7)王朔《橡皮人》:『大概也觉得他的小伙计不够老练,说话造次,授柄于人,走上来隔开我们。』。
(8)在前往江苏南通海安县海安镇海北初级中学的火车上,瑾峰大哥哥给甜叶和宛月讲述了『授柄于人』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授授:shòu 1、<动>授予;传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动>授予;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任命;被任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柄柄:[ruì] <名>子;榫头。宋玉《九辨》:『圜凿而方柄柄兮,吾固知其鉏铻荋难入。』成语有『圆凿方柄』。
于于:yú 1、<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2、<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4、<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注] 『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授授:《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受上声。《说文》予也。《广韵》付也。又《集韵》承呪切,音寿。义同。《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礼·曲礼》男女不亲授。《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汉·翟方进传》当大都授时。〈注〉总集诸生,大讲授也。又姓。汉有授异众。《集韵》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为正,□、□、□□伪。
柄柄:《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陂病切,兵去声。一作棅。《说文》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卢。〈注〉戈戟柄。又爵豆之属亦有柄。《礼·祭统》尸酢夫人执柄。《管子·弟子职》进柄尺。又本也。《易·下系》坤为地为柄。又权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又《韩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又山名。《山海经》柄山,其上多玉。又通枋。详枋字注。又通秉。斗柄。《史记·天官书》作斗秉。又《集韵》补永切,音丙。持也。又《唐韵》《古音》必漾切。义同。
于于:《子集上·二字部》《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又钟两口之间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又《前汉·元后传》衣绦缘诸于。〈注〉大掖衣也。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音lián,古同联]袂歌于蔿于。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庵闾轩于。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以国为氏,后因去邑为于。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于,皆复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亲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考证:(《礼·聘礼》贿在聘于贿)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此出仪礼不当称礼,谨省上礼字。(《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两铣谓之于。)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间。(《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船。)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闻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