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威胜龙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wēi shèng lóng成语简拼:SWS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獅威勝龍
成语解释
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风超过老虎。旧时比喻妇人悍妒过甚。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狮威胜龙”几个大字。
(2)落水镇第一中学的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狮威胜龙”。
(3)梅梅不会写成语“狮威胜龙”的最后一个字。
(4)小贝写不出成语“狮威胜龙”的拼音。
(5)旭桐大哥哥给黄玲和茶媛讲述了“狮威胜龙”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龙,蛇毒如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威威:wēi 1、<名>威力;威势。《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2、<名>威严;尊严;威信。《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动>威慑;震慑。《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也。』4、<动>通『畏』,使……害怕。《墨子·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威灵] (1)指神灵;鬼神。(2)指声威。[威武] (1)指权势。(2)指武功。
胜胜:shèng 1、<动>胜利;取胜;战胜。《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动>制服;克服。《吕氏春秋·先己》:『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3、<动>胜过;超过。《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4、<形>优美;美好。《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名>风景优美的地方;名胜。《过小孤山大孤山》:『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shēng 1、<动>禁得起;受得住。《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2、<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龙龙:lóng 1、<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名>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3、<名>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龙飞] (1)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2)比喻升官,得意。[龙凤] (1)指优异才能的人。(2)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 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 (1)衰老的样子。(2)潦倒的样子。(3)流泪的样子。
狮狮:《巳集下·犬字部》《广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音师。《玉篇》猛兽也。《尔雅·释兽》狻麑。〈注〉即狮子也。汉顺帝时疎勒王来献犎牛及狮子。东观记:疎勒王遣使文时诣阙,献狮子,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按后汉书顺帝纪作师。《正字通》狮,牡者有耏髥,尾大如斗。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毎一吼,百兽辟易。一名白兽。又《广韵》犬生二子。〇按尔雅释畜:犬生二师,作师。
威威:《丑集下·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非切,音蝛。尊严也。《易·大有》威如之吉。《书·洪范》惟辟作威。《周礼·天官》□赏以驭其威。《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又《諡法》猛以刚果,强义执政,□曰威。又妇称姑为威姑。犹子称父为严君。《说文》威,姑也,引汉律妇告威姑。《正字通》按汉律威姑二字宜连读,信如说文训,似告姑姑,岂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又虎胁两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见《酉阳亲俎》。又伊威,虫名。《尔雅·释虫》作蛜蝛。《诗·豳风》伊威在室。又与畏通。《庄子·渔父篇》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注〉威畏义同。
胜胜:《子集下·力字部》《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音升。《说文》从力,□声。本从舟,省作月。任也。《广韵》举也。《正韵》堪也。《诗·小雅》既克有定,靡人弗胜。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有胜屠公,为河东太守。又《唐韵》《集韵》《韵会》□诗证切。升去声。《广韵》胜,负之对。《老子·道德经》天道不争而善胜。《史记·魏世家》百战百胜。又加也,优过之也。《周子通书》实胜善也,名胜耻也。又妇人首饰。《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镂金薄为人胜。《杜甫·人日诗》胜里金花巧耐寒。又州名。《广韵》春秋时戎狄地,战国时晋赵地,汉云中五原也。隋属云州,唐武德中攺为胜州。考证:(《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镂金簿为人胜。)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龙龙:《亥集下·龙字部》(古文)竜□□□□□龒《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笼。《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本草注》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易·乾卦》时乗[音chéng]六龙以御天。又星名。《左传·僖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龙,宋郑之星也。又山名。龙门,在河东,见《禹贡》。龙山,见《山海经》。封龙,见《括地志》。又邑名。《左传·成二年》齐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龙。〈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又《前汉·地理志》炖煌郡有龙勒县。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又句龙。《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又马名。《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礼·月令》驾苍龙。又龙辅,玉名。《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於齐侯。又草名。《诗·郑风》隰有游龙。《陆玑·草木疏》一名马蓼,生水泽中,今人谓之小荭草。又神名。《山海经》有神名烛龙。《屈原·离骚》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姓。汉有龙且。又复姓。夏关龙逢,即豢龙氏后。汉御史扰龙羣,即刘累之后。又人名。奢龙,黄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又舜臣名。《书·舜典》帝曰: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又《广雅》龙,君也。又《广韵》通也。又《玉篇》竉也。《诗·商颂》何天之龙。我龙受之。《毛传》读如字。《朱传》宠也。又《玉篇》和也,萌也。又《正韵》与宠同。《诗·商颂·何天之龙释文》郑读作宠,荣名之谓也。○按朱传作叶音。又《正韵》音曨。《孟子》有私龙断焉。又《集韵》《韵会》□莫江切,音厖。《集韵》黑白亲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上公用龙。〈注〉谓亲色,非纯玉也。又叶蒲光切,音庞。《易·坤卦》故称龙焉。叶上嫌於无阳。《扬雄·解嘲》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蜒而嘲龟龙。《说文》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徐铉曰》象宛转飞动之貌。考证:(《尔雅·释畜》马高八尺为龙。)谨按尔雅作駥不作龙。今改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