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同松乔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òu tóng sōng qiáo成语简拼:STS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壽同松喬
成语解释
松、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乔。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
成语造句
(1)安安写不出成语“寿同松乔”,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2)椒江区第六中学的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寿同松乔”。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寿同松乔”几个大字。
(4)麦穗大哥哥给琪昕和璞莼介绍了“寿同松乔”的历史典故
(5)小冲不会写成语“寿同松乔”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世世称孤,而有许由﹑延陵季子之让,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汉书·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寿寿:shòu 1、<形>长寿。《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又] 〈动〉长存;永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2、<名>寿命。《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3、<动>敬酒、献礼祝人长寿。《鸿门宴》:『若入前为寿。』
同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松松:1、[古] 鬆[sōng] (1)发乱;乱发貌。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郏――唐·陆龟蒙《自怜赋》。(2)不紧。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王建《宫词》。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3)不坚实。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4)经济宽裕。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5)不中用。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汤显祖《南柯记》。(6)慢。围棋术语。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徐铉《围棋义例》。2、[古] 鬆[sōng] (1)使松弛。如:松松螺丝;松帆。3、[古] 鬆[sōng] (1)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如:肉松;鱼松;鸡松。4、[sōng] (1)(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同本义。松,松木也。――《说文》;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2)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乔乔:qiáo 1、<形>高。《尚书·禹贡》:『厥木惟乔。』2、<形>奸滑无赖。《高祖还乡》:『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3、<动>假装;装着。《红楼梦》:『宝蟾又乔装射闪。』
寿寿:《丑集中·士字部》《唐韵》《集韵》□承咒切,音绶。《说文》久也。凡年齿皆曰寿。《书·君奭》天寿平格。《诗·大雅》作召公考,天子万寿。《左传·僖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注〉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董子繁露》寿者,酬也。寿有短长,由养有得失。《前汉·王吉传》心有尧舜之志,则体有松乔之寿。又以金帛赠人曰寿。《史记·刺客传》严仲子奉。黄金百镒,为聂政母寿。又星名。《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又地名。平寿,卫下邑。《左传·昭二十年》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灵寿,古中山邑。《史记·魏世家》乐羊拔中山,文侯封之灵寿。又汉寿,亭名,在蜀严道。曹操以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山名。《史记·五帝纪》舜作什器于寿山。又寿山在福州侯官县,产文石,可为印章,五色具备,惟艾绿色者少。《宋·黄干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又水名。寿水,在太原寿阳县,其源有二,一出要罗村,一出颉讫村,合流入于洞涡河。又木名。灵寿木,可为杖。《山海经》灵寿实华。《吕氏春秋》寿木之华。又姓。吴王寿梦之后。又常寿,复姓。又《广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雠上声。《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按酒寿俱有韵,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诸韵书分载有宥二韵,寿字亦然,非寿读若受,专属上声,读若授,专属去声也。
同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松松:《辰集中·木字部》梥庺《唐韵》详容切《集韵》思恭切《正韵》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说》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史记·龟筴传》千岁之松,上有兔丝,下有茯苓。《摭遗》吴邓夫人伤脸,以琥珀屑灭痕。〈注〉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广志》细叶,蔓生,可合诸香。又长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风。又州名。《韵会》本河关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贡》三江之一。或作淞。考证:(《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谨照原文松上增如字。贯上增故字。
乔乔:《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巨娇切《集韵》《韵会》渠娇切,□音侨。《说文》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尔雅·释木》句如羽乔。〈注〉树枝曲卷,似鸟毛羽。〈又〉下句曰朻,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又〉小枝上缭曰乔。《书·禹贡》厥木惟乔。〈传〉乔,高也。《诗·周南》南有乔木。〈传〉乔,上竦也。又矛之上句曰乔。《诗·郑风》二矛重乔。〈传〉重乔,累荷也。〈笺〉乔,矛矜,近上及室题所以县毛羽。又姓。《后汉·光武纪》云中太守乔扈。又人名。《战国策》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注〉乔,王子乔。松,赤松。又通桥。《诗·周南·乔木释文》亦作桥乔。又《广韵》举桥切《集韵》居妖切,□音骄。《书·禹贡惟乔释文》乔,徐音骄。又《诗·郑风·重乔释文》乔,居桥反。又与骄通。《礼·乐记》齐音敖辟乔志。《释文》乔,音骄。本或作骄。又《表记》乔而野。又《集韵》丘祆切,音跷。乔诘,意不平。《庄子·在宥篇》天下始乔诘卓鸷。《释文》乔,钦消反,或云去夭反,郭音矫,李音骄。又《集韵》举夭切,音矫。又祛矫切,音槁。义□同。又渠庙切,音轿。木枝上曲。考证:(《战国策》世之称孤,而有乔松之寿。)谨照原文世之改世世。